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51.
利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温度资料,首先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过程中区域平均温度的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低层和中层低频环流系统配置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地区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联系,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中高纬度低频环流系统的传播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2012/2013年冬季东北区域平均温度存在很强的30~60 d的周期振荡特征,同时伴随较强的10~30 d低频振荡,后者与实际降温过程对应关系更好;(2)对10~30 d的低频振荡而言,在东北地区低频温度变化降低最大的位相7(位相3升高最大),500 hPa上,我国东部地区正好处于贝加尔湖地区的低频高压(低压)环流和日本海的低频低压(高压)环流型之间的低频偏北(偏南)的较强引导气流中;同时在850 hPa上,我国东部从东北到南海都是较强的偏北(偏南)低频风控制,这使得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加强(被抑制),东北区域则经历一次大幅度的低频温度降低(升高)过程,这些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12/2013年冬季一次次强(或较强)的冷空气沿偏东偏北的路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并导致极端低温事件的出现;(3)沿着乌拉尔山-贝加尔湖-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太平洋传播的500 hPa低频波列,是驱动2012/2013年冬季东亚冬季风低频振荡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252.
孙克勤  邓胜徽 《地质论评》2004,50(4):337-342
要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其中富含植物化石,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此连续剖面上,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颇为明显,构成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较为连续的演化序列。植物群中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剖面晚石炭世早期红土洼组是迄今为止含华夏植物群的最有代表性层位,所含植物化石是目前已记载的最为丰富的晚石炭世早期华夏型植物组合,因此笔者认为贺兰山一带可视为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253.
甘肃省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仇化民  邓振镛 《高原气象》1996,15(3):334-341
甘肃省东部旱作区的气候条件,降水补给作用及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特殊性,导致土壤水分具有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麦田2m土层水分的周年变化呈一峰一谷型,可划分为旱季失墒消耗阶段和雨季蓄墒贮水阶段;其垂直变化呈“S”型,可划分为水分多变层、过渡层及稳定层。  相似文献   
254.
雹云识别的物元可拓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李祚泳  蔺雷  邓新民 《高原气象》2001,20(2):197-201
雹云识别是一个多参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应用物元可拓思想将单参数雹云识别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问题。通过构造雹云和雷雨云两类样本的经典物无降节域物元,根据计算出的待识别云体与两类样本云体之间的关联度大小,进行雹云识别。该方法用于成都地区雹云识别结果的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55.
双河洞是我国已探明长度最长洞穴,也是世界第一长白云岩洞穴.为全面了解其形成机理,本研究基于双河洞探测和地表调查资料,以双河洞发育特征,区内地表河床地貌、地形和现代水系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双河溶洞发育演化模式为基础,开展双河洞发育演化对区内地表水系变迁影响研究.认为:(1)研究区地表水系随双河溶洞发育演化而变迁;(2)双河...  相似文献   
256.
2005年6月-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举办了大规模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全国气象部门近3万职工参加了培训。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效果显著。本文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总结分析报告》,简要介绍了此次培训的概况,并从培训试卷、培训成绩、气象远程培训系统状况等方面对培训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针对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总结开展大规模远程培训的经验,扩大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的影响,进一步推进气象远程培训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气象局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257.
甘肃陇中盆地会宁关公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陇中盆地会宁含小哺乳动物化石的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关公滩剖面沉积物记录了典型的原生沉积组构,沉积物沉积以后几乎没有受到后期的扰动.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与现今的古水流流向基本一致,表明区域西高东低的地貌至少在中更新世早期已经形成.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的矫顽力谱分析、三轴等温剩磁退磁曲线等岩石磁学结果显示: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剩磁载体,但其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系统退磁结果显示,在大部分样品中,磁铁矿和赤铁矿均记录了几乎相同的特征剩磁的方向,整个剖面呈现单一的正极性.另外,关公滩剖面底部河湖相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初步研究包括复齿鼠兔(Ochotonoides compliciden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方氏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变异仓鼠(Cricetinus varians)、大林姬鼠(Cricetinus varians)、复齿旱獭(Marmota complicidens)等六个种类,其中丁氏鼢鼠和复齿鼠兔是相对原始的种类,其时代跨越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其他都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常见的种类,该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性质表明其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因此,综合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结果,关公滩剖面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剖面底部堆积及其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258.
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云与降水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中部地区各类降水云的出现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不同地区受不同降水云的影响各异.各种类型的降水均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且出现频率自西向东递增.  相似文献   
259.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