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为阐明兜率岩溶洞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调查了兜率岩溶洞及其周边区域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测量了溶洞形态及溶蚀堆积物特征;用 14C法或U系法对洞内典型堆积物样品进行测年,估算出岩溶堆积物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兜率岩溶洞是完整的独立溶腔碳酸盐岩洞穴;溶洞内石笋发育强烈,石笋的生长速度略快于石钟乳的生长速度,石笋高度为2~26 m,直径在0.5~5 m,生长速度为0.24~0.50 mm·a-1;石钟乳长度为3~20 m,生长速度为0.20~0.40 ·a-1;洞内最高石柱高达37 m,最高的二次沉积物可达12 m,直径为0.6 m。兜率岩溶洞的形成是岩石、水流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构造产生的断层和裂隙使区内碳酸盐岩石破碎并遭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在区域缓慢抬升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兜率岩溶洞;溶洞的发育经历了三个阶段:距今200~78万年的初始形成阶段,距今78~14万年的发展壮大阶段和距今14万年前至今的稳定沉积阶段。溶洞内大多数的溶蚀堆积物产生于14万年以来,少量的新生溶蚀堆积物基本形成于700年以前。在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形成二次沉积物。目前,兜率岩溶洞进入稳定沉积晚期。   相似文献   
782.
城市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城市中学的选址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到新建中学与已有学校覆盖范围、与公共基础设施距离等经典选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降雨量数据等,创新性地排除了大坡度、容易被淹没等不适合建立学校的区域,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新建中学候选范围提取模型,为城市新建学校选址提供参考。基于该模型,本文利用Arc GIS平台实现北京市现有中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北京市的中学教育资源存在较严重的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现象,认为新建中学应该建在北京市延庆县西部、昌平区南部以及房山大庆区南部。  相似文献   
783.
根据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圆形沉井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沉降监测控制点的实测数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对沉井结构及其周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沉井在下沉与封底过程中其结构自身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并探索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对周边邻近高层建筑与堤岸构筑物的影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井外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主应力会随沉井的下沉而相应地增加,在沉井封底后其变形主要出现在上部和底部;而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其结构底部的刃脚、十字隔墙、十字隔墙与环形井壁结合处均会出现较大拉应力;沉井的周边土体沉降量会随下沉深度而相应地增大。在沉井封底完成后测点的沉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比较吻合,一般计算值较监测值稍小:二者的差值在邻近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测点为-1.22~-0.88 mm;而在附近的长江大堤处的关键测点为-1.27~0.64 mm。该计算模型对锚碇沉井下沉过程的沉降控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84.
由于裂隙介质具有强烈非均质性,使得重非水相流体(DNAPLs)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行为较孔隙介质更为复杂.基于指示模拟算法模拟裂隙介质的二元变量(粗糙面接触和裂隙开口),综合模拟退火算法构建裂隙渗透率随机场.采用T2VOC模拟DNAPLs在裂隙介质的运移,探讨粗糙面接触的相关长度、各向异性比、倾角以及非均质性程度对DNAPLs运移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粗糙面接触的相关性越差,DNAPLs污染范围越大;粗糙面接触的各向异性比和倾角增大,将导致更多DNAPLs残留;而相关长度和各向异性比增大以及倾角减小,都会引起DNAPLs锋面运移速率增大;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增强,会导致局部粗糙面接触上蓄积的DNAPLs饱和度增大,运移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785.
讨论了WiFi室内定位技术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并以位置指纹匹配方法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定位算法及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的接收信号强度匹配方法.在仿真场景下,分别对该算法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位置指纹匹配方法相比,基于最小二乘的匹配方法可以达到子格网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86.
四溴双酚A对7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对7种海洋微藻(微拟球藻、塔胞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的急性毒性。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TBBPA暴露下7种微藻的相对生长率、抑制率,结果显示,7种海洋微藻对TBBPA的敏感性不同,存在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得到TBBPA对牟氏角毛藻、微拟球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湛江等鞭金藻、塔胞藻的96h半效应浓度分别为2.59、2.64、4.23、4.35和6.71mg·L-1,均属于高毒性。同时发现牟氏角毛藻在2.44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54.72%,微拟球藻在3.45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70.27%,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在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76.64%,湛江等鞭金藻在2.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39.24%,塔胞藻在9.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54.21%,三角褐指藻在浓度为9.83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为22.84%,亚心形扁藻在浓度14.6mg·L-1的TBBPA作用下96h抑制率仅为14.11%。结果显示,微拟球藻和牟氏角毛藻对TBBPA最敏感,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787.
788.
789.
吉林金龙顶子火山空降堆积物体积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梯形法、对数坐标直线交叉法、厚度对数-面积平方根法对吉林龙岗金龙顶子火山四海期空降堆积物的体积进行了估算,结果分别为0.096 km3,0.138 km3,0.109 5 km3,与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火山喷发模拟软件模拟的结果(0.105 km3)相近。对比分析认为;梯形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最后一条等厚线与零点等厚线间的体积,从而低估了实际喷出量;对数直线交叉法虽然减少了厚度与面积间的非线性相关性,但获得的两条直线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厚度对数-面积平方根法是在空降堆积物随着远离火山口呈指数性减薄的事实基础上提出的,是比较准确的体积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