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库车坳陷迪那2构造油气运聚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油气运聚过程, 以迪那2构造为地质模型, 在构造特征、储盖组合、油气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油气运聚过程物理模拟的二维实验模型.通过模拟实验, 揭示: (1)断层是迪那2构造中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2)泄压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3)毛管力及浮力在渗透性相近的砂岩中起重要作用; (4)油气总是选择优势通道运移, 在沿断层运移的同时, 也向两侧砂体中扩散; (5)油驱水之后的气驱油运移通道具有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5—202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CLUD 2020),建立了完整的30 a(20世纪80年代末—2020年)每隔5 a的30 m分辨率中国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基于CLUD 2020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揭示了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分异和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将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的3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变化和地表类型变化检测信息融入到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的效率和变化图斑辨识的准确性;精度评价表明,CLUD 2020一级类型制图的综合精度达95%。总体上,全国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期间全国耕地面积仍保持减少态势,空间分异特征为耕地南减北增,东北松嫩平原及其与三江平原交界区大规模的旱地向水田转移,西北新疆南部开垦和北部退耕/撂荒并存;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以往的沿海地区和超大、大城市集聚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城镇周边蔓延为主。全国范围的林草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有所下降;受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与“十三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周口坳陷叶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鲁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是鲁山-舞阳-阜阳-淮南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周口坳陷谭庄、舞阳等凹陷的形成与演化。据钻井、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挤压活动的影响下,叶鲁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NNE方向强烈逆冲,主断层面倾角约37°,伸展率可达-22 m/Ma;晚白垩世—古近纪,周口坳陷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该断裂带发生负反转构造作用。通过三角剪切软件模拟了叶鲁断裂带主断层在周参12井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模拟显示主断层形成时的总滑动量约为6 100 m,断层传播量为9 150 m,三角剪切角为150°,p/s值为1.5。  相似文献   
1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与京津市场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京,津,河北旅游资源特色,以及开拓京津客源市场的大周边战略,发展河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城市文化职能和全球文化城市成为城市网络研究的新兴视角。借助“大麦网”数据,基于空间分析和岭回归方法,揭示基于文化演出消费活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对现有城市网络研究形成补充。研究表明:①文化巡回演出的城市网络呈现出中国城市网络中常见的“菱形结构”,但是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的趋势较为明显,体现了不同级别城市本地文化生产能力的差异以及文化演出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②中西部省会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区演出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在对外文化联系中地位的差异;③不同类型文化演出在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上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出其市场结构和盈利模式的差异以及城市地方文化消费特征的影响;④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投入、城市总体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国文化演出消费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文化演出消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6.
地震动峰值特征参数对土坡地震响应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随机选取了100条具有不同地震动峰值特征参数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基线校正、积分等方法获取每条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三个参数,进而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同一个观测点不同峰值特征参数的特性与不同观测点同一峰值特征参数的特性来研究土坡的地震响应规律,分析各地震动峰值特征参数与土坡地震响应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PGA,PGV和PGD与土坡地震响应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其相关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68,0.981,0.926;PGV的相关性优于PGA和PGD,而PGD的相关性要稍好于PGA。因此在关于土坡稳定性评价中,建议采用PGV作为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07.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曹妃甸围填海工程为例,采用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和替代花费法等构建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货币化评估模型与方法,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建立并探讨了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域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损失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曹妃甸围填海一期工程占用海域滩涂面积10 500 hm2,由此每年造成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4 735.67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损失占46.52%,气候调节功能损失占20.92%,空气质量调节功能损失占9.62%,食品生产功能损失占8.98%。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导致其东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每年为421.10万元,其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每年损失1 242.04万元、食品生产功能每年损失452.99万元,而气候调节功能和空气质量调节功能因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增加而出现功能增大,每年服务功能价值分别增加998.12万元和459.03万元。表明曹妃甸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不仅对围填所在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彻底毁灭,也对围填周边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嶂石岩地貌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嶂石岩地貌"概念的来历,系统论述了嶂石岩地貌的五大形态特征、形成的地质背景、古地理环境及楔状侧切、水平掏蚀两种坡面发育模式,分析了嶂石岩地貌的发育阶段,并从岩性、坡面发育起始位置、动力过程、基本骨架、景观造型等方面比较其与张家界地貌、丹霞地貌的差异,对嶂石岩地貌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两套膏盐层,其分布特征各异.膏盐层的塑性流动形成多种类型的盐构造.盐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前两个发育阶段与盐序列本身及其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有关,后两个发育阶段主要与南天山的山前冲断构造作用有关.盐构造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而对库车坳陷的油气成藏至关重要.盐构造不仅有利于储层发育、油气保存和圈闭形成,而且有利于油气运聚,构成了油气成藏的界限.盐构造发育区是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0.
城市不透水地表格局通过改变城市下垫面结构,引起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地表粗糙度的变化,从而对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产生直接影响。不透水地表能增强地表显热通量,导致地表波文比升高,因此地表波文比的空间差异可推算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的分布。本研究选择北京市为实验区,应用Landsat TM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采用PCACA模型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城市地表波文比进行反演,进而计算遥感地表波文比空间分布数据与城市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回归方程,实现北京市城区与近郊区人工不透水表面百分比分布的定量估算,最后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采用PCACA模型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波文比数据,利用地表波文比数据与不透水表面比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实现城市人工不透水表面百分比数据的定量估算;波文比值不仅可在遥感像元水平定性判定不透水像元,还可对混合像元中的不透水比例进行较高精度的定量反演,其相关系数R²值为0.731。此方法有效地揭示了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对地表热通量影响的机制以及空间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