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57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25篇 |
海洋学 | 2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对网络计算模式、分布式计算环境以及分布式处理机能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 沙漠地区沙丘的移动,一方面影响着沙漠地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沙漠地貌形成发展的现代动态过程。所以沙漠地区沙丘移动的研究,在近二十余年来成为沙漠地貌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沙丘移动的研究,不能只停滞在一般的定性描述,必须进行数量上的分析,这就要求沙丘移动的研究必须建筑在航空相片分析、地面考察和定位观测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目前国外许多关于沙漠地貌研究的文献对这些都进行了讨论。如R. A. 拜格诺(Bagnold) 相似文献
17.
成矿溶液的多样性与多来源性,已得到普遍地承认.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壳源重熔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充填构造裂隙所形成的脉钨矿床. 自1847年法国人埃利·德·鲍蒙奠定了岩浆热液成矿说的基础以来,许多学者对矿质在热液中的搬运-沉淀过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半只注重矿质在热液中搬运一沉淀形式的研究,而忽视了成矿物质运动的另一方面——携带矿质的溶液的流动状态.即使是对热液中矿质的搬运形式和沉淀方式,在认识上也仍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根据华南脉钨矿床的大量实际材料,粗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拖带坐标法建立了岩层大变形的一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用解析与数值方法研究了变刚变,可伸缩岩层在侧向压力及自重作用下的分叉特性,初步揭示了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丛婷婷戴昭鑫武鹏达吴政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3,(8):30-35
引入POI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反映城市功能设施分布数据以及居民行为活动的数据,改进FLUS模型以提高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精度;基于改进后的模型,对滨州市多种情景下的边界增长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FLUS模型后的模拟精度提高;2)在多情景预测方面,滨州市在不同情景下的城市新增面积不同,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下滨州市城市新增面积最大;3)为保证滨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有序可持续发展,建议滨州市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因地制宜规划。 相似文献
20.
稳定的群落结构是退耕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标志之一.以祁连山东段旱泉沟流域退耕区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建植6 a的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在短期内形成了不同于撂荒地的植被格局,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特性明显优于撂荒地和天然草地,部分人工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撂荒地,功能群结构仍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混播草地多样性指数低,处于高产和稳定阶段;各草地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不同草地类型0~2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4种人工草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提高30~5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在水分涵蓄方面优于撂荒地.但与天然草地相比未形成密丛型禾草,群落稳定性差,草地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