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22.
23.
由中、美两国古生物学家袁训来、肖书海、尹磊明、安德鲁·诺尔 (美国科学院院士 )、周传明和穆西南共同撰写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一书最近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三章 ,用一百八十余幅彩色图片配以文字系统地介绍了湖北三峡庙河、皖南蓝田与贵州瓮安三地的“庙河生物群”、“蓝田植物群”和“瓮安生物群”的地质背景与生物群面貌 ,其中包括发现时轰动全球的生物胚胎化石。陡山沱期生物群发生在“雪球事件”之后、埃迪卡拉生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出现之前 ,目前国外尚未发现与之同期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24.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404-404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506项目于2005年11月1日-4日在南京召开项目正式启动会议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侏罗系界线及地质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Jurassic Boundary Events),来自美、英、德、法、日、澳、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罗马尼亚、波兰、印度、匈牙利、泰国及国内的7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同研讨国际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界线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举行IGCP 506项目的首次国际工作组会议。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对比及地质事件”这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外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并展示中国非海相侏罗系研究的新进展,为解决我国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的对比及建立非海相侏罗纪地层学统做出贡献,使中国侏罗纪研究立足于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25.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6,30(1):95-9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于2005年11月8日—10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和出版等系统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三天会议期间共进行学术报  相似文献   
26.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3):246-246
1998年《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同时报道在瓮安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的磷块岩中发现具有三维结构的多细胞藻类、后生动物胚胎和具有组织结构的海绵动物等化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争论,被认为是近代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四项重大成就之一。有关瓮安生物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地球早期生命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