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海可可西里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可可西里地区发现的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及不整合于其上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滩亚相石英砂岩表明此区曾存在过古特提斯洋,早二叠世末古特提斯基本闭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相对稳定阶段。中、晚三叠世海侵,沉积了巨厚复理石。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造山作用,形成造山带,可可西里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卧龙沟蓝闪片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北祁连山蓝片岩带属加里东变质带(王荃、刘雪亚,1976),在祁连县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100余公里,大体分两支,北支自祁连百经寺超基性岩体经拉等岩体附近向西北延至白泉以东;南支自祁连百经寺一带经香子沟、卧龙沟、清水沟等超基性岩体附近向西北延伸,大约止于边马沟一带(边千韬,1983)。本文工作范围限于卧龙沟和清水沟,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初论尾祁秦缝合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一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变形事件(大约305Ma以来)。阿尔金断裂的形成与其两侧地块的强烈不均一变形(阿尔金山腹地以收缩变形为主,祁连地块以逆冲扩展为主)有关,它经历了分段破裂、逐段连接和逐渐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其形成与祁连地块中的上叠式逆冲序列和青藏高原隆升同步,随着自南而北逆冲扩展和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r. inkeni,C. cf. ressoti Menchikov, Jacutophyton f. 和Conicodomenia cf. longotenuia等最丰富, 并与Baicalia共生, 故可视之为Conophyton-Baicalia组合.这叠层石组合可以与天山、华北等地蓟县系中部-青白口系中部叠层石组合对比,尤其酷似于天山地区蓟县系的爱尔基干组合和华北蓟县系的闪坡岭叠层石组合,而显著有别于华南地块.它还可以与南乌拉尔、西伯利亚、北美、北非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中里菲界上部--上里菲界下部层位中的叠层石组合对比.加嗡门叠层石组合的时限为距今1 300~850 Ma,大致为蓟县纪中期-青白口纪中期或中里菲晚期-晚里菲早期.东昆仑南带存在前寒武纪微地块,当时此微地块的古地理和古环境与天山、华北、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块相似,均位于低纬度区,其上均广泛发育适宜叠层石繁育的温暖陆表海,它们可能共同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低纬度大陆边缘部位,与华南地块的不同.这对本区和东昆仑地层和大地构造研究,以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提供了新的古生物约束.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前景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3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结构复杂,强度较弱。上新世出现断陷,中更新世成湖。湖盆可划分为3个地垒和3个次级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中祁连南缘大断裂带、宗务隆山-青海南山大断裂带和黑马河-达晶大带重新活动及其它NWW,NW,NNW,SN,NE抽断裂的活动及伴随的差异隆升所控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可能与青藏高原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有关的应力场转变造成的负反转构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西北缘中元古代火山岩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克拉通西北缘中元古代火山岩分布在狼山和渣尔泰山地区,并产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中,主要属正常岩石系列的基性岩石。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为低钾—中钾玄武岩,并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类似。反映了中元古代火山活动是发生在狼山—渣尔泰山南、北两支裂陷槽发育的强烈裂陷阶段。岩石、矿石和矿物的稳定同位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揭示,本区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元古代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边千韬 《地质科学》2008,43(2):415-416
常承法研究员1927年3月2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0~1952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完成了大学学业,1953~1956年在原北京地质学院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从事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曾参加了张文佑院士主持的我国第一幅“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及其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的撰写。1959年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78年晋升副研究员,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晋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赞比亚希富玛IOCG碳酸岩铜矿床位于泛非造山带卢菲里安弧复向斜带中部南缘,处于NW向深断裂带与NEE-EW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含铜碳酸岩内。含铜碳酸岩主要侵入于新元古界上部孔德龙古群上部火山碎屑岩中,与矿区及其外围的岩浆岩构成含铜碳酸岩的杂岩组合。含铜碳酸岩灰白色块状构造,常见气孔构造和流动构造;含围岩捕掳体、熔融包体和流体包体;半自形细粒不等粒结构为主,镶嵌结构和包含结构很普遍;方解石和白云石双晶发育;矿物成分达40余种,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其次是硬石膏、白云石和萤石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其次有磁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辉钼矿、斑铜矿等。含铜碳酸岩全岩矿化,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其次为块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他形细粒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含铜碳酸岩富CaO、FeO和Fe_2O_3,贫MgO,属铁质方解石碳酸岩;REE含量高,ΣREE=57.75×10~(-6)~1076×10~(-6),轻重稀土明显分馏,LREE/HREE=6.3~83.8,强正铕异常,弱负铈异常;富集Ba、Sr、Pb、U、Nb、P和LREE,亏损Ta、Zr、Hf和Ti;Zr/Hf、Y/Ho值和Y含量反映含铜碳酸岩出现了高度演化的熔体-流体过渡的岩浆体系;(87Sr/86Sr)i=0.705315~0.706708,在世界主要碳酸岩范围内;Sr-Nd同位素示踪显示岩浆可能源自EMⅠ;方解石的δ13CV-PDB为-17.8‰~-2.6‰,δ18OV-SMOW值变化于14.5‰~21.9‰;白云石的δ13CV-PDB为-18.8‰,δ18OV-SMOW值为13.5‰,均在世界碳酸岩的范围内;2个磁铁矿样品的δ18OV-SMOW值分别为4.3‰和4.6‰,接近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范围;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变化范围为-4.1~+10.5,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此矿床为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碳酸岩铜矿床。成岩成矿发生于泛非造山运动后造山伸展阶段拉张应力场构造环境。含铜碳酸岩和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受到富CO2地幔流体交代形成的EMⅠ富集地幔端元。成岩成矿机制可能是:从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出的初始熔浆随着上侵和演化,液态不混溶出碱性硅酸盐岩浆和碳酸盐+硫酸盐岩浆;铜等成矿元素因亲硫而在碳酸盐+硫酸盐岩浆中富集。此岩浆随着上侵和演化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富集成矿物质和挥发分的含铜碳酸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随着温度下降,其中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磁铁矿大量晶出,氧被大量消耗掉,致使氧逸度降低,硫逸度增高,还原硫产生并快速增加,与Cu、Fe、Zn、Co、Mo等金属离子化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而成矿。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布青山早古生代末期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青藏高原北部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布青山段首次发现了埃达克岩,它们多呈不规则岩脉状侵入于布青山地区北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中。其岩性为花岗-英云闪长岩,主矿物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少量钾长石和辉石;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锆石和磁铁矿等。属钙碱系列,具典型(Ⅰ类、O型、HSA)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O_2(63. 65%~71.59%),高Al_2O_3(14.81%~16.11%),高Na_2O(4.68%~5.33%)和Na_2O/K_2O(1.48~3.08,平均2.39),高Sr (444.08×10~(-6)~560.41×10~(-6))和Sr/Y(50.8~105.3),HREE强烈亏损,低Yb(0.38×10~(-6)~0.74×10~(-6)),高La/Yb(44.93~90.97),弱负Eu异常(δEu=0.74~0.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Ba、Pb正异常而Nb、P负异常。获得布青山埃达克岩的锆石TIMS U-Pb年龄为402±24Ma。布青山埃达克岩熔体来自俯冲的昆祁秦洋壳(含海洋沉积物)在石榴石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主要残留相为石榴石(±角闪石)。布青山埃达克岩的发现指示早古生代末期洋壳(昆祁秦多岛洋的一部分)俯冲作用的存在,俯冲方向朝北(现在方位),此前,俯冲带发生长时间的向洋迁移,早古生代末期俯冲带已后退到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带以南;暗示典型埃达克岩也可以形成于洋壳俯冲晚期;提示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可能有与典型埃达克岩有关的Au、Ag、Cu、Mo等热液和斑岩矿床。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 3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 ,结构复杂 ,强度较弱。上新世出现断陷 ,中更新世成湖。湖盆可划分为 3个地垒和 3个次级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中祁连南缘大断裂带、宗务隆山 -青海南山大断裂带和黑马河 -达日大断裂带重新活动及其它NWW ,NW ,NNW ,SN ,NE向断裂的活动及伴随的差异隆升所控制 ,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可能与青藏高原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有关的应力场转变造成的负反转构造有重要关系。中中新世夷平面形成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和青海湖的形成演化具明显的脉动性。中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可分为 5个阶段 ,青海湖形成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 9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