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近年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 Pb和 Nd 以陆源来源占主导。但对 Pb和Nd 进入大洋的途径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研究了3块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CJ01,CLD01,CB12)的元素含量和 Pb、Nd 同位素组成。根据 Co 含量经验公式法定年,结合几块结壳的剖面 Pb 同位素演化曲线与 Os 同位素演化曲线,确定所研究的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底部年龄约为 75Ma。3块结壳不论磷酸盐化与否,其 Pi、Nd 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变曲线均十分相似,且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与北太平洋岩心(LL44-GPC3)中的风沙的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这些结壳的 Nd 同位素演化趋势也相似,但与岩心 LL44-GPC3 中风沙的 Nd 同位素的演化曲线完全不同。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2块结壳,首次提出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年龄超过70Ma,得到了白垩纪末及整个新生代中北太平洋深水 Pb、Nd 同位素的演化。并且揭示磷酸盐化不会明显改变结壳中的 Pb、Nd 同位素组成。(2)风沙是中太平洋深水溶解 Pb 的主要来源。太平洋中的 Pb 由来自大陆风沙富放射成因 Pb 和来自火山弧非放射性成因 Pb 之混合,二者的量随时间变化。60Ma 之前,北美大陆粉尘是太平洋 Pb 的主要来源,而从40 Ma 开始,亚洲大陆粉尘对 Pb 总量的贡献日益重要。在约55 Ma 期间是大陆粉尘对海水 Pb 贡献最小的时期,与温暖气候相吻合。(3)风成粉尘对中北太平洋深水中的 Nd 的贡献可以忽略。新生代太平洋边缘火山岩风化侵蚀作用加强,是中北太平洋ENd值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3.
本文运用40Ar-39Ar定年技术,对蚌埠地区花岗岩及相关脉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东南缘不仅存在有前寒武纪岩浆活动,还广泛发育有中生代岩浆岩.根据所获年龄资料,笔者首次将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划分为燕山早、晚2期5个阶段,初步构建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194.
先锋磷块岩产地,地处寻甸县西部,为南北向展布的滇东磷矿带中段。由于所处古构造、古地形及古地理的差异,含磷岩系的特征、厚度、组构等均受沉积岩相制约。磷块岩位于含磷岩系下部,由胶磷矿磷基、内碎屑、鲕粒、骨屑、白云石及少量陆源砂构成,具化学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特征。一、含磷岩系划分  相似文献   
195.
奇台县位于东天山北麓,地貌以平原和山区丘陵为主,平均拔海1075米,是自治区重要商品粮产区.4-7月是夏粮作物生长、成熟的季节,这个时期降水量显著偏少所带来的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两年来,我们采用几种数字模型,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本站历史资料,制作定量的4-7月水旱趋势统计预报,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6.
利用O3数据、气溶胶指数和风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的特大火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火灾发生后,研究区及下风方区域O3总量均有增加;(2)此次黑龙江火灾释放出的CO、NOX、CH4等大气成分是造成5月O3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火灾发生时期的环流形势发现,火灾发生前,3、4月O3总量的增加来源于西风气流对中高纬高浓度O3的平流输送,而5月则与火灾有较为密切的关系;(4)新加坡和菲律宾地区O3含量增加似乎也与O3前体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7.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气(油)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岩心观察描述、野外剖面观测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孔渗等资料,深入探讨了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大安寨段沉积相和储层特征。提出研究区大安寨段沉积相的具体划分方案,认为浅湖生物滩、滩前湖坡和半深湖盆地的相邻产出的过渡部位,是大安寨段发育非均质储层和形成页岩气(油)藏的最佳相带位置;研究区大安寨段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孔隙-裂缝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晶间孔、溶蚀微孔、溶孔及溶洞,其中裂缝对储层的贡献最大,溶蚀孔洞次之;认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充填作用、硅化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提高和改善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大安寨段储层的发育除了受沉积相、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外,还受到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厚度和埋藏深度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98.
地埋管换热系统是采集浅层地热能的一种热交换系统,文章介绍了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为在岩溶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提供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