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以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社会区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有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流动人口与居住条件因子、少数民族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产业工人因子。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将成都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即:传统第三产业人口和白领人口聚居区、蓝领工人聚居区、高校人口及知识分子阶层聚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及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形成"圈层+扇形+多核心+多组团"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发展的历史路径构成的客观因素与城市规划、宏观政策构成的主观因素是限制、调节和控制成都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02.
在实际应用中,层状介质往往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利用经典理论中的解析法求解水平地层上的视电阻率测深曲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只有当反射系数为"1",倾斜角度为π/m;或反射系数为"-1",倾斜角度为π/2m时(m为整数),才能利用镜像法来求解倾斜接触面上的视电阻率。这里推导了倾斜接触面存在时电测深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任意倾斜角度的接触面上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并讨论了垂直接触面上装置轴与接触面平行、斜交及垂直时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情况,较好地解决了陡倾接触面旁侧电阻率法推断解释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03.
在二维层状介质中含有横向非均匀体的地电断面情况下,对电偶源的偶极长度作了延长,并选取了适当的基本解及无穷远边界条件,因而将相应的含源谐变电磁场的边值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边界积分方程.用边界单元法求出了相应的电磁场分量,进而计算阻抗视电阻率,并对这一算法作了相应的检验.  相似文献   
304.
通过对淮南孔集矿煤系下伏石炭系太原组地层特征的研究,为矿井A组煤层的开采和分析研究灰岩控水构造及岩溶水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05.
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序列可以较为灵敏地记录降水变化的特性,以长白山树轮δ^13Ct序列为降水变化的自然记录体,探讨太阳活动对长白乃至东北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的影响,研究指出:(1)200年来长白山及东北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有准22年的周期性波动;2)东北季风气候区里,东南季风强弱变化具有准22年的周期性振荡;3)直接控制东南季风强弱变化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可能具有相应的准22  相似文献   
306.
By analysing the properties of two-mode quadratures in an entangled state representation (ESR) we derive from ESR some complicated exponential quadrature operators for nonlinear two-mode squeezing,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wave function of the nonlinear squeezed state in ESR.  相似文献   
307.
电离层赤道异常对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太阳黑子高年冬季跨电离层赤道异常区传播试验的高频返回散射电离图.经过分类研究,指出了有一类双回波区组合型P ′(f)返回散射电离图是一种新的形态.通过射线追踪合成技术分析,表明了这类型实验返回散射电离图是沿探测路径存在双峰电子浓度分布的反映,时序电离图的变化特征显示了赤道异常区的电子浓度变化规律,因而证明了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在研究赤道异常区电离层峰运动的可能性及其潜力.  相似文献   
308.
在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1m分辨率)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定量测量,详细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康西瓦段三十里营房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特征,在三十里营房东侧塔尔萨依吉勒尕河下游地区,断裂切割了一系列发育完好的冲积扇和阶地。6级不同阶地陡坎和邻近冲积扇面上冲沟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251±4m,250±5m,198±4m,22±2m,12±1m和约6m。T2表面的放弃年龄约10.9±0.2ka(10Be)所限定的位错量22200m,得到左旋滑移速率为218mm/a;而T4阶地的最大累积位错可能达500m,暗示的左旋滑移速率约45mm/a。最近一次大地震造成的最新地貌左旋水平位错量约6m,该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沿喀拉喀什河谷延伸长达100km,估算为Mw7.4地震,约12m的位错量可能是公元9751020年(AMS14C)以来最近两次大地震的累积同震地表位错,约6m的特征滑移量暗示该地段发生类似约Mw7.4地震的复发周期约370500 a。这些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西段为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它吸收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较大部分应变,并使高原西部物质向东运移。  相似文献   
309.
汶川地震(Ms 8.0)地表破裂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地震(M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程对理解发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分段性,并结合不同地段同震断层擦痕行迹,探讨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通过详细分析,认为沿地表破裂带出现南北两个大的滑移量峰值,以及南北两段破裂带的几何分布和运动特性均不同,表明汶川地震是由南北两个次级破裂事件组成,这个结论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并根据八角庙和北川地区同震断层擦痕的运动学对比研究,推测汶川地震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沿映秀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形成约100-80kin长近纯逆冲性质的映秀-清平段地表破裂带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并且在这两条破裂带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形成了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由于南部初期破裂事件触发了北川断裂的活动,造成后期破裂事件的发生.后期破裂事件以右旋走滑(或右旋斜冲)运动为主,沿映秀-北川断裂形成龙池-深溪沟-八角庙-清平-擂鼓-北川-南坝-石坎等一线破裂带,该破裂带在映秀断裂带上叠加了第一次破裂事件形成的部分破裂带,整体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擂鼓-北川-南坝-石坎段)只反映了第一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所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中约270km长的映秀-北川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而约80km长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为纯逆冲性质.地震破裂过程是一动态复杂的物理过程,上述地表破裂模型可以解释两条不同性质破裂带的形成.但是否符合实际的地震破裂过程,还需要通过近台网地震波数据精细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310.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毁灭性的汶川地震(Ms 8.0),并沿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产生约270 km和80 km长、并具不同运动性质的地表破裂带。大地震后的断裂带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了解汶川地震过程中的断裂机制、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特征,2008年11月4日(汶川地震后的178 d)快速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该项目在这两条断裂带的上盘布置深浅不一的五口群钻(500~3000 m深)。笔者以汶川科钻一号孔(WFSD-1)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岩心的岩石学研究和构造分析,识别出映秀—北川断裂带中的不同断裂岩分布和组合,以及确定了汶川地震主滑移带位置,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断裂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