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育种实践中,建立了一种选择个体大小的策略,应用ISSR和RAPD标记技术并以拟穴青蟹雄性个体组建供试群体检验所建立的选择策略的有效性.ISSR与RAPD标记方法的分析数据都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的几个对应遗传参数值高低依次按中个体组、大个体组、小个体组排列.其基因多样性的Nei’s分析表明,ISSR分析所得到的总遗传多样性(Ht=0.322 3)、平均遗传多样性(Hs=0.270 1)、遗传分化系数(Gst=0.162 2),均高于RAPD分析得出的对应遗传参数值(Ht=0.274 6,Hs=0.233 6,Gst=0.149 3).基于ISSR数据的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组间遗传分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基于RAPD数据的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组间遗传分化程度达到中等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应用ISSR标记技术比应用RAPD标记技术能揭示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基于ISSR和RAPD分析数据的组间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个体组与小个体组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Gst值分别为0.165 8、0.139 9),与中个体组间的次之(Gst值分别为0.156 6、0.127 2),中个体组与小个体组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Gst值分别为0.050 5、0.082 4).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和RAPD分析数据均支持大个体组优先分离.基于Dice’s系数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也揭示了大个体组个体优先分离并呈现出单独聚类趋势.这表明ISSR与RAPD分析数据均支持了拟穴青蟹个体大小选择策略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拟穴青蟹供试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分布趋势与群体内的不同个体类型的数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正态分布趋势;大个体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小个体组,或小个体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大个体组并不影响大个体组作为育种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2.
高志尧  赵鹏  齐明柱  李锦辉  苏栋 《岩土力学》2015,36(Z2):419-423
进行砂土的单桩和2×2群桩的压、拔试验,测定桩身轴力、桩顶荷载、位移以及桩端阻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群桩效应系数 >1,最优桩间距为4D(D为直径),对应的 约为1.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大于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其最优桩间距为5D,对应的 值约为1.3;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在3D时约为1.2,但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与前人理论分析的结果不同,由于砂土的挤密效应,试验测得抗拔群桩效应系数也大于1,最优桩间距在4D~5D之间,系数约为1.2。桩间距为7D时压、拔群桩效应系数均趋近于1,可基本忽略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13.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 锆石U-Pb 年代学、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 锆石U-Pb 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 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 型,主要是由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岩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可能是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相似文献   
114.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1)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  相似文献   
115.
应用RTK进行地籍测量图根控制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清理整顿地籍测量中,采用RTK技术根据测区分布布设图根控制点进行测量,根据对RTK测量成果的检验结果与全站仪法获取的图根控制点精度比较研究,证实RTK测量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6.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全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半远洋沉积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末期正偏并形成正偏“高原”,从Turonian期开始总体呈现长期持续负偏,到Campanian早期负偏达到最低值。这种长期变化格局与世界有关地区的碳同位素偏移和同期全球海侵海退旋回型式匹配性甚好,印证了晚白垩世δ^13C值长期偏移趋势可作为大区域乃至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针。短期δ^13C值波动方面,Cenomanian末期、Turonian中一晚期、Turonian-Santonian界线时期、Campanian期都存在与世界相关地区的可比性,但Coniacian-Santonian期全球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7.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上海市环球金融中心建立我国第一个超高层结构地震反应专用台阵,随后上海市地震局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本文详细介绍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台阵的测点布设,改造后台阵观测系统技术组成、远程通信方式、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获得的强震记录。本台阵建设可以为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今后结构台阵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8.
根据日本强震布设的经验,在地震震级越小时,要得到对应烈度,要求观测记录强震台站布置网格间距越小。根据上海市地貌类型及地层特点,基于现有强震台分布,提出新增强震台站布设构想,为今后上海市强震观测点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研发地震台站自动监控与管理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台站不同种类的数字化地震仪器,按照不同的通讯规程和特征进行自动连接登录,数据采集,判断仪器工作状态和数据异常情况并进行告警;工作日志自动填写;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或惯例性事件提醒,充分发挥程序的人工智能优势。告警可采用音乐、网络平台、短信猫方式。软件在几个台站的应用情况显示,其方便高效,能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减少人为失误,对提高观测质量、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海堤在防范海洋灾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滨海湿地丧失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消纳潮功能减弱,水质净化能力减弱等问题。生态海堤是满足海洋灾害防护要求、模拟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复合生态系统,具备抵御风暴潮涨水、抵御海浪侵蚀、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水质等功能,主要包括离岸防护、海向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演替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中度干扰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生态学基础理论为生态海堤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海堤建设应遵循防护优先、注重生态、因地制宜、自我维持的原则,通过减缓坡度、恢复植被或生境、增加微生境和提高表面粗糙程度等手段实现。生态海堤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技术、材料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全过程管理技术。针对生态海堤建设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生态海堤建设区划,建立标准体系,构建修复物种种质资源库,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