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新发现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化探背景,在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区内岩体地质特征、岩石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特征、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该岩体的找矿意义,划分铜镍找矿预测区。结果表明:岩体以辉石岩为主,次为纯橄榄岩、橄辉岩、角闪岩及少量玄武岩、安山岩,具有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的典型矿物组合特征;热液蚀变见蛇纹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导致岩体镁铁比值偏小;岩体具有较好的铜镍异常且异常面积大,具多级浓度分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岩体具岩浆型铜镍矿产的一般规律,反映该岩体具有寻找铜镍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2.
ORACLE数据库连接配置浅析及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玲  赵芳 《气象科技》2009,37(4):448-451
ORACLE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商用数据库软件系统之一,该系统功能强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首先分析了ORACLE数据库的结构以及它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网络通信方式和进程通信方式下ORACLE客户端连接ORACLE服务器的方法,并阐述了不同连接方法下如何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最后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两例客户端连接ORACLE故障为例,给出了相关的故障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3.
气象为电网电力生产调度服务的效益分析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气象在电网电力生产调度所起的作用、产生的服务效益,目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电力专项气象服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5.
46.
青藏高原巨大隆起不仅塑造了欧亚大陆的气候格局,也深远地影响了高原的地理生态格局。青藏高原巨大隆起而产生的山体效应不仅可对近地表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其对近地表层垂直大气亦可产生显著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MODIS大气廓线数据产品,以昼夜温差为切入点,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500~200hPa)的昼夜温差差异。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高度处的昼夜温差均大于外部地区,整体符合山体效应的格局。(2)青藏高原海拔越高,不同季节的垂直层昼夜温差越大。(3)随着气压面高度的增加(500~200 hPa),海拔对冬季大气昼夜温差的影响逐渐降低,对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影响程度先升高后降低,作用最大处分别出现在300 hPa、250 hPa和300 hPa。  相似文献   
47.
通过收集1982—2020年秦巴山地94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2000—2020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中国1100万植被数据集,利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分析以及二阶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秦巴山地昼夜增温时序变化及增速差异,探讨秦巴山地植被NDVI对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特征,分析昼夜不对称增温对不同植被类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82—2020年秦巴山地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夜间增温速率是白天增温速率的1.3倍,表明昼夜增温存在不对称性。(2)昼夜增温对秦巴山地植被生长促进作用更明显,显著性分析结果存在空间差异,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数量不多。(3)不同植被类型对昼夜增温响应特征有所差别,白天增温促进草丛、草甸、灌丛、阔叶林、农作物的生长,抑制了针叶林的生长,而夜间增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仅对草甸起积极影响,对其他植被类型均为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8.
利用SODA资料对索马里流系区域海表温度(SST)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和冬季的索马里流系区SST呈现全区一致型的变化,但是夏季除了有全区一致型的变化外,还存在南北反位相的变化。夏季海温的这2种变化类型与ENSO、印度洋偶极子及印度季风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合成分析发现,在夏季全区一致型时,6月份热带西南印度洋、索马里沿岸的风应力旋度和大小与阿拉伯海均呈现相反的变化特点,夏季索马里流系区域海温变化主要受上升流和蒸发共同影响;在南北反位相型时,5月份的风应力变化信号最明显,且显著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与全区一致型时的6月份不完全对应;夏季索马里流系南区SST异常可以利用上升流和蒸发异常进行解释,但北区的SST异常并非如此,其它因素应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利用算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算子g(xΔ)展成3种不同的形式,构造一些级数转化公式,并结合Eulerian多项式简化这些级数转化公式、最后讨论这些级数转化公式在寻找求和公式及组合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50.
基于TRMM数据的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文  张百平  庞宇  赵芳  张朔 《地理科学》2013,(8):999-1005
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选用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尺度降水率数据,并根据114个气象站点数据与TRMM数据的差额和克里格球形插值模型对原数据进行了修正,克服了原数据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问题,并以此分析了青藏高原1998~2011年的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格局与季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证实了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格局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基本分布规律,包括喜马拉雅山北坡雨影区、高原西北部"寒旱核心"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包括阿里喀喇昆仑山少雨区、高原腹地相对湿润区、横断山脉中心相对干旱区等。高原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其中,西、北部春(3~5月)、秋(9~11月)和冬(12~2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均为20%~30%,夏季(6~8月)降水稍多,比例为30%~40%;东南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比例高达40%~60%,春、秋降水比例为20%~30%,冬季降水比例低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