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9篇 |
免费 | 898篇 |
国内免费 | 5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5篇 |
大气科学 | 398篇 |
地球物理 | 474篇 |
地质学 | 1774篇 |
海洋学 | 426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263篇 |
自然地理 | 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栉孔扇贝[Chi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的人工育苗,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并进入了生产阶段。同时,采自然苗也在一些海区(山东长岛县)取得了很大地进展。但是,由于培育的扇贝种苗规格过小(壳高10mm左右),利用率和成活率都较低,养殖器材成本高,养殖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扇贝养殖的发展仍甚缓慢。近年来,农牧渔业部多次组织召开有关技术协作攻关会议,提出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养殖生产,作为扇贝养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人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外,育成大规格扇贝种苗(壳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微软Windows2000Server集成的IIS5.0Web服务器的虚拟站点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3.
赵迺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2)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为配合石油攻关,开展海洋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工作于1983年3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来自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石油部和地质矿产部等30个单位的5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中国科学员学部委员、声部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们指出:近几年来海底沉积层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进展,这次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围绕着如何为海上石油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是很适宜的.会议组织了个几个学术报告,探讨了有关海底沉积层的声遥测识别,海底沉积物声学与力学特性的关系、非线性声学在海底探测中的应用、海洋声学仪器设备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并且交流了近几年对海底沉积层声速和衰减系数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测量结果.会议归纳了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毛乌素沙区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毛乌素沙区在自然条件、沙漠化程度和变化趋势及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合理地进行区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选取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人类活动等方面12个指标,将毛乌素沙区划分为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区、毛乌素沙地腹地典型草原区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区3个区、7个亚区、12个小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亚区和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晋东北地区燕山期地壳活动剧烈而频繁,经历了3次由伸展→挤压转换→隆升和岩浆活动过程。燕山运动早期形成早侏罗世断陷盆地和中侏罗世挤压坳陷型聚煤构造盆地;中期中晚侏罗世形成被NW、NE向深大断裂围限的火山断陷盆地,中基性—酸性火山喷发和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晚侏罗世末形成了一系列NNE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带;晚期早白垩世再次形成断陷盆地和开阔平缓褶皱,义县组不整合在火山岩之上,晚白垩世处于挤压造山后的山体隆升阶段,左云组不整合在义县组之上,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侵入,NW、NE向断裂复活,形成地堑、地垒式断裂组合,导致山体隆升。 相似文献
8.
利用CloudSat 卫星资料,选取冰粒子的等效半径(IER)、数浓度(INC)、含水量(IWC),统计分析了层云、层积云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层云/层积云小粒子(0~50 μm)、中等粒子(50~80 μm)、大粒子(≥80 μm)出现频率分别为18.7%/16.3%、77.6%/62.6%、3.7%/21.2%。在IER 垂直分布上,层云小、中等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小粒子在云层上部出现较多,中等、大粒子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NC低值段(0~50 L-1)、中值段(50~100 L-1)、高值段(≥100 L-1)出现频率分别为90.1%/76.5%、9.6%/19.5%、0.3%/4.1%。在IN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中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层云/层积云IWC低值段(0~50 mg·m-3)、中值段(50~100 mg·m-3)、高值段(≥100 mg·m-3)出现频率分别为96.7%/82.8%、3.2%/13.4%、0.1%/3.7%。在IWC垂直分布上,层云低值段在云层中部出现较多,层积云低、中值段分别在云层中部、上部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9.
10.
春季黄海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黄海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海POC浓度范围为78.11~9 189.00μg/L,平均浓度为(413.59±794.23)μg/L;北黄海和南黄海POC分布都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垂直分布特征和近岸高、远岸低的平面分布特征。其中,北黄海POC的高值区南部近岸水体,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北黄海POC的低值区主要位于其中部表层水体,主要由于浮游植物现场生产受限所致;南黄海POC高值区主要位于受沿岸流和陆源输入影响显著的苏北沿岸,底层高值主要与浮游植物碎屑沉降和沉积物再悬浮有关,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海域,亦由于浮游植物现场生产受限所致。PN的分布趋势和影响因素与POC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