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江流域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但在禁捕后却存在非法捕捞的问题,尤其在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入海口处尤为严重,阻碍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现实层面的矛盾,文章选取24份国家层面、30份地方层面有关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的政策文本,对政策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政策系统协调性较好,但存在部分不协调问题。文章创新性提出政策系统协调性整合框架,从公共政策视角为长江入海口非法捕捞问题的治理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2.
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的定量表达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在Moisan的温度和比生长率关系基础上,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最适温度、适温范围、耐受范围)的定量表达模型。同时,依据此模型可定量导出赤潮藻类的生物学零度。其次,结合实验培养数据,建立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模式,并利用研究结果定量得到该藻种的温度生态幅,这与已有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赵玲 《北京测绘》2021,35(9):1221-1224
针对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区构造信息提取的难点,使用Landsat 7 ETM+数据提取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GF-1数据和Google earth图像,对河源地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综合解译.综合解译结果对区内大部分的隐伏断裂构造都能很好地反映,可较好地识别规模为1~2 km的次级隐伏断裂构造,以及一些延伸规模10 km以上的断裂.结果表明:TVDI线性异常能够指示隐伏断层的存在,结合DEM及多光谱数据综合解译方法能有效识别植被覆盖区隐伏断层,研究结果对植被覆盖区隐伏断层构造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针对IHS融合法的融合影像相对于原多光谱影像光谱扭曲严重、小波变换融合法运算量大的缺点,依据影像成像时传感器像素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应用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比值关系对影像进行分块,采用离散余弦变换与IHS变换相结合的融合方法进行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影像融合,以提高遥感影像的应用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融合结果的光谱保持性与小波变换方法相近,均优于IHS变换融合影像,对全色影像空间信息集成能力稍弱,但计算效率明显改善,适合于对大数据量的遥感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45.
面向21世纪GIS专业课程体系及设置方案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GIS的教育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阐述了GIS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和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1世纪的GIS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和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46.
《空间分析》是高校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该课程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的建设情况,从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改革实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开放式精品课堂的全面推广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7.
天山山区范围大,地形复杂,但测站稀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为了尽可能的反映天山山区气候要素分布特征,利用1961~2009年天山山区44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1km?km网格数据,采用了自然正交分解(EOF)、多元回归分析、最大熵谱值分析等方法,对天山山区面雨量进行了计算,建立了区域面雨量时间序列,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天山山区的降水基本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年平均面雨量1093.2?08m3,1987年发生突变。冬季降水在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8.
利用建立的天山山区水汽含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天山山区及周边44站1961~2009年的水汽含量值,分析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是水汽含量高值区,中天山和东天山是低值区。水汽含量在近50 a内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增加明显。水汽含量是影响天山山区降水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水汽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能有负反馈作用,而冬季NAO和AO与水汽相关性最显著。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绥化市2008-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850 hPa气温和天气现象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2月日极端气温同850 hPa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欧洲850 hPa气温等数值预报产品作为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温变化的预报指标,同时可以结合外推法预报气温变化。另外还发现气温日较差的一般性规律,合理利用日较差特点可以对气温预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对苏北泗洪县石集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化石埋藏地层年代介于56.2±4.3 Ka B.P.~50.7±4.6 Ka B.P.之间,属晚更新世中期,即MIS 3阶段间冰期。地层归属上更新统戚咀组,为旱季与雨季交替环境下的河漫滩或沼泽湿地沉积。地层特征反映了距今约5.6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全球"间冰期-冰期"交替变化下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