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6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测绘学   483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427篇
地质学   1638篇
海洋学   36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噴射水泵是利用具有压力的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吸取或排出液体(或气体)。其作用原理是借助喷射水泵噴出速度很大的水流(或气流),使水泵中噴咀附近产生空气稀薄现象,造成低压,而將水吸入水泵中,并与工作水流混合排出泵外。最近502勘探队在某矿区勘探时,为了利用已被水淹沒的旧坑道进行地质调查,曾使用这种水泵进行坑內排水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將这一具体作法作一扼要介紹,并談談这种水泵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对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从试验所得一系列试验参数对研究区内的膨胀土进行分类,并采用掺石灰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石灰改性膨胀土进行研究,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3.
94.
锚固技术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支护手段之一,如何揭示锚索(杆)与岩石的复合作用机制锚固和失效形态,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采用FLAC数值方法,对大试块横向含锚岩体的单轴压缩条件下力学性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索(杆)与围岩的复合增强机制不仅与外载的大小有关,而且与锚固界面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关系。随着锚固界面凝聚力的减小,锚固界面和锚索轴向的应力值都将减少,即锚索(杆)增强承载能力下降。当凝聚力减小到一定数值时,锚索(杆)将脱黏而产生滑动,导致锚固失效,因此,提高锚固界面的黏结力是保证锚固效果的关键之一。大试块锚固体的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无论是试块加工还是试验过程,将十分困难和繁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代替实验室试验,具有省时、经济、可视性强等优点,是今后研究锚固体力学性态的重要途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于1977年8月22日至9月6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多元分析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工作的代表,还有地质、气象(七人)、石油、医学、钢铁等应用方面的代表共77名。会议交流了1975年  相似文献   
96.
省地质局下达我厂一项任务,生产一批小口径钻进用岩心卡簧,形状见图1。槽子不适合在拉床上加工,曾在冲床上进行热冲压,冲模棱角易钝,表面易拉毛,保证不了零件的质量,于是我们在一台老式的插床上改装了一套液压半自动专用装置,采用多齿推刀(见图2),装在特制带有1.5毫米斜槽的刀杆中。推刀每往复一次,加工一个槽后,自动分度至加工完最后一个槽停车,经调整可加工类似零件,两分多钟就可加工完一件,操作简单,调整方便,减轻了体力劳动,比改装以前在插床上加工提高工效10倍以上,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7.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西部地区分布有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它们分别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高硫化浅成热液型。所有上述铜金矿床主要在莱彻兰褶皱带中两条平行的奥陶纪火山—侵入岩带内产出,其中东侧分布的为奥浪冶—维林顿带,西侧的为帕克—纳瑞门带。同位素年代数据表明:上述3种类型的铜金矿床的矿化与蚀变作用均同奥陶纪(480~430 Ma)侵入若有关。  相似文献   
98.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系砾岩成因及沉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南林组砾岩沉积物由扇根碎屑流、扇中河道和扇缘水道及沼泽沉积构成,文章探讨了各类砾岩的成因、粒度分布,指出该区的砾岩沉积模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分为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起源。近些年来由于浮选法的普遍应用,从全国各地考古遗址浮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稻、粟、黍、大豆、小豆、小麦、大麦、荞麦等各种农作物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距今10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植物耕作行为,标志着农业经济已经在孕育中;距今8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发现了早期农业生产的考古证据,当时的生业形态表现为以采集狩猎(或采集渔猎)为主、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辅的特点;距今65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率先完成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距今6000~5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相继完成了向稻作农业的转变;距今40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外来的小麦逐步取代本土的小米成为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从此奠定了“南稻北麦”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00.
应用三种化学示踪剂,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31号泉系统”的补给边界进行了研究。试验在雨期进行,示踪剂分别是降雨后投入落水洞随表层岩溶水带入地下;或在降雨前投入无水的落水洞中,待降雨后由地表产流带入地下。 试验表明,氯化锌、钼酸铵是较理想的示踪剂,地下水速度为4~250米/小时,速度差可能是由于包气带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和水力坡度不同所致;泉口历时浓度曲线常呈多峰型,多是由于降雨脉冲影响所致;峰丛区高程不等的洼地多通道补给山边泉,峰丛区含水介质结构具有叠置性,即水平方向多通道,垂直方向多层次,故水均衡计算不可忽视;“31号泉系统”的补给边界,通过圈定有水力连系之洼地的地表分水岭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