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14篇 |
地质学 | 40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由地震纵波初动符号的资料,求得了海城地震系列中Ms≥4.0的24个地震的断层面解。主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它的一个节面走向N70°W,倾向NE,倾角81°;另一个节面走向N23°E,倾向SE,倾角75°。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以及地面形变资料选取N70°W的节面为断层面,主震是发生在这个近乎直立的断层面上的左旋走向滑动,略具正的倾向滑动分量。前震及大多数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的相似,有四个Ms≥4.0的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的迥然不同,表现出滑动向量和主震的滑动向量相反的断层错动方式。这种情况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主震时在断层的一些地段发生错动过头。 由野外资料及余震的空间分布资料计算了主震的震源参数。主震断层长70公里,宽20公里,平均错距45厘米,地震矩2.1×1026达因·厘米,应力降4.8巴,应变降7.3×10-6。它是发生在不能积累起较高应力的薄弱地带的一次低应力降的地震。 由地震纵波初动的半周期和振幅的资料计算了81个前震和余震的震源尺度、地震矩、应力降和平均错距。结果表明前震和余震的应力降都比较低,一般在0.1—1巴之间。余震区中有两个应力降相对说来比较高(高于0.8巴)的地区,它们恰好对应于主破裂错动过头的部位。这些结果意味着震前高应力、错动过头、相对高应力降和震源机制反向四者之间 相似文献
53.
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南京港水下地形测量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差分GPS水深测量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工作流程,同时还对工程实践中得出的体会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55.
56.
金属矿产地球物理资料的反演中,数据的自动反演往往会出现反演模型与客观地质情况不符的现象,而带已知条件约束的反演,能限定反演模型的埋深、形状、尺寸、物性变化的范围等,使反演的地电模型更切合实际。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CSAMT)在广西某斑岩型铜矿床的应用为例,考虑了CSAMT方法的有效性、分辨率和岩矿石物性及矿床特征等因素,使用浅部已知矿体、围岩等条件反演剖面地电模型,对深部矿体进行了定位和预测,经钻孔工程验证,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中国南方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遭受经济损失巨大, 其中滑坡灾害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对于复杂地区滑坡地下结构探测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 还缺少快速可靠的探测地下结构的手段.常规地面地球物理方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回线源和电性源发射条件下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为仪器研制和野外采集方案提供参考.针对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研制了基于旋翼无人机的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系统.该系统使用旋翼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 目前地面发射机功率为10 kW, 最大电压为250 V, 最大电流为40 A, 发射时基4/10/20 ms可选, 下降沿为线性沿, 同步方式为晶体+GPS; 机载接收机采样率250 kHz, 在关断后采集二次场并自动组道叠加, 连续点号采集, 输入等效噪声0.5 μV; 空中接收线圈为空心线圈, 频率为30 kHz, 等效面积3100 m2.利用新研发的基于旋翼无人机的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系统在贵州发耳典型滑坡体上开展试验研究.对野外试验中地-空与地面瞬变电磁的实测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新研制的地-空瞬变电磁系统稳定可靠, 能够快速获取复杂地形条件下小范围内的地电结构, 适合于滑坡体地质结构的快速探测.
相似文献60.
今年3月,国家保密局和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电子政务保密提出了具体要求。2008年5月即将实施的《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都要公布。实践中,个别网管对公开和保密的关系、尺度和范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困惑.笔者通过市国家安全局、保密局组织的电子政务保密培训,与技术人员一道,对各县网管可能接触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和分类,结合已施行的做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