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本文讨论在大范围高空温压场的斜压发展短期数值预报中考虑地形运动学边界条件的具体方法,并用张弛法计算了二个实例的高度倾向.计算结果说明在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地形变高在700mb 上可以大到70—80米/24小时,下层更大,是需要考虑的.但是由于地面风决定的困难,还需要考虑改进模式,在高速电子数学计算机上大量试验,才能在日常预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222.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影像数据的获取周期大为缩短,如何实现正射影像的快速更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一种基于PixelGrid软件,利用UCXP数码影像简便快捷、行之有效地制作DOM的方法,并对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23.
西涝口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北缘,区内盆缘断裂发育,控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压扭性断裂和NE向滑脱构造。控矿断裂构造形成受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动力学背景制约,在晚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侧向应力挤压作用下,牟平-即墨断裂带发生显著的左旋走滑活动,矿区近EW向断裂构造形成,后期受拉张活动而呈张性容矿构造。NE向断裂构造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构造体制以引张伸展活动为主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224.
理论上,对常规天气雷达信号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多普勒谱宽,但此法是否有实用价值即实测精度如何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用模拟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是比较理想的既经济又灵活。本文模拟了一个可以改变谱形参量的接近实际的随机多普勒复频谱,对复频谱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天气雷达回波的时域信号。然后对时域信号进行相关分析以求得自相关曲线和多普勒标准差。通过不同条件下多次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的信噪比及多普勒谱形对相关法测量多普勒谱宽精度的影响,这对于用相关法从实际的常规天气雷达信号中获取多普勒谱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5.
强跃  赵明阶  林军志  何建 《岩土力学》2013,34(7):2099-2103
为了研究岩体局部化现象,基于轴向压杆稳定实例,运用数理和力学知识,根据Drucker-Prager(简称D-P)准则,推导了基于分叉理论的通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差分理论得出FLAC3D计算中岩体内发生分叉的判定条件,之后在自带的FISH编译语言的辅助下,在FLAC3D中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采用D-P本构关系,研究了岩体局部化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FLAC3D中以20 000步为间隔所得的不平衡力比率模型系统逐渐趋于稳定,不平衡力比率逐渐降低,局部化现象的规模逐渐扩大至稳定,清晰度逐渐增加,证实了分叉理论能够有效地分析研究岩体局部化现象。给出的岩体局部分叉判定条件和数值验证,较为科学合理地阐述了常用分叉判定条件的由来,为解释岩体局部化现象的机制和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对岩体局部化现象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6.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潜火山岩及其成藏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成网状型缝;由于岩浆上拱力,在岩体顶部冷凝壳内形成垂直向裂缝;岩体的冷凝收缩还形成了大量张性微裂缝。油气通过连通烃源岩与岩体的构造裂缝由下方烃源岩进入岩体上部裂隙系统,形成了工业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227.
衡阳盆地砂岩型铀矿赋存于白垩系上统至古近系古新统浅色层内。下白垩统神皇山组及东井组为棕红色碎屑沉积,与上白垩统及古近系高岭组构成1个大的沉积旋回,而产铀的戴家坪组、车江组、枣市组、茶山坳组以岩层的颜色、粒度变化构成多个沉积韵律。文章通过对该盆地中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期望为深入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8.
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挤压—拉张构造转折期的侵入活动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35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与吐鲁番-哈密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一个早-中石炭世的陆内裂谷带,该裂谷带于中-晚石炭世闭合.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造山带侵入岩以辉绿岩岩床、岩株和岩墙为主,仅有少数中-酸性岩岩株.这些侵入岩的橄榄拉斑玄武质原始岩浆可能来自轻度亏损的地幔源区,并在地壳深部形成过分层岩浆房.辉绿岩和中-酸性岩分别是分层岩浆房的上部和下部层位岩浆先后上侵和演化产物.野外地质关系及上大河沿中-酸性侵入体的298.4±0.76 Ma Rb-Sr等时线年龄,不但表明博格达地区晚于海西期的侵入活动并不重要,还表明该造山带侵入岩的定位紧随博格达裂谷的陆内碰撞,并代表了地球动力学环境由挤压变为拉张这个重大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229.
北京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吴必虎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34-140,13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北京市五环外421个度假地为研究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中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度假地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点-轴、核心-边缘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共同影响着北京周边度假地的空间形态,其中集聚是度假地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发展形式:度假地围绕自然资源优良地集聚分布,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四大度假聚集地、三个圈层;四个度假聚集地表现出雏形-发育-成熟-拓展的空间演变形式。  相似文献   
230.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准确估算蒸散发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往蒸散发研究空间分辨率较低,已不能满足各水文地质分区景观格局演变引起的蒸散发细部变化研究,针对以往不足,文章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估算了近3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发,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水文地质分区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蒸散量空间分布按照水文地质分区呈现明显带状性,各水文地质分区日蒸散总量表现为戈壁带<荒漠带<绿洲带,时间尺度上全区蒸散总量呈上升趋势,且增大幅度逐渐变缓,各分区呈现绿洲带蒸散总量递增、戈壁带及荒漠带蒸散总量先减小后增大,各分区蒸散总量变化趋势是由各分区主地物类型蒸散量变化控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日蒸散发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各地物日均蒸散发量与全区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日蒸散发量在戈壁带与绿洲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位埋深与日蒸散发量在绿洲带呈负相关,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 5 m时,日蒸散发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