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与地震孕育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探索提出了新的无量纲地电前兆因子————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研究了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特征.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显示出由正常异常强化(幅度、范围) 异常弱化 发震 正常的过程.地震发生于S强化后期转为弱化的时段及S异常区的边缘梯度带上.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反映了孕震过程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因而,可以通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动态演化图象跟踪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服务于地震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42.
关于台风编号问题,以往世界各国主要存在两种编号法.一种是一些使用拉丁语的西方国家所采用的安名编号法,即事先通过讨论出一套类似女性名字(例如艾金丝、贝丝、……)的台风目录单,共有4组,每组20到30个名字不等,这4组的台风名称循环使用,每年第1号台风紧接在上年最末号台风名称后面连续命名,至第4组名称用完后,再回到第1组继续使用下去.另一种是限于东亚地区各国使用的所谓国际统一编号,主要是对出现在180°E以西、赤道以北地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采用4位数码(前2位数码表示年份,后2位数码表示当年台风顺序号)并外加括号的编号方法.我国的台风编号也都一直是按照这一国际统一编号方法进行编号的.  相似文献   
143.
构造沉降作为盆地成因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盆地成因的解析。本次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内5口典型探井的多期不整合所代表的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结合去压实矫正模型以及平均密度、平均古水深等参数的确定,较为精确地刻画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构造单元自早寒武世至今的构造沉降特征,同时结合裂谷盆地瞬时拉张模型、裂后热坳陷模型以及前陆盆地挠曲模型对构造沉降曲线进行了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寒武世—中生代末期主要由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与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组成。其中岩石圈热冷却作用引起的沉降贯穿全地质时期。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中,中寒武世的加速沉降主要体现在盆地南部,沉降机制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中奥陶世马家期为全盆地尺度的加速沉降,沉降机制仍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中,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为该旋回的加速沉降期,该期加速沉降具有多幕裂陷的特征。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中,中侏罗世盆地南部处于缓慢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除伊盟隆起,盆地整体处于加速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前陆盆地引起的挠曲沉降。  相似文献   
144.
原型盆地恢复有助于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本溪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淳化—庆阳—吴起地区及北部伊盟地区为暴露剥蚀区,东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西部为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乌达—呼鲁斯台及鄂尔多斯—神木地区发育三角洲相,并向南逐渐推进;鄂西石嘴山、环县及鄂东府谷、延安地区以环带状潮坪—泻湖相为主,受间歇性海侵影响;吴忠、柳林—吉县地区发育低能的泻湖相;中卫—中宁、韩城及以东地区发育不同深度的陆棚及开阔台地。该时期盆地构造环境表现为南北向双向俯冲、贺兰拗拉槽再活化,格局经历了南隆北倾向北隆南倾的转变。受此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开始由东西分异逐渐向南北分异转变,受东西两侧海侵影响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展布,但在盆地北部发育潮控三角洲,表现出近缘特征。晚石炭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与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5.
唐奇开 《气象》1993,19(11):56-57
前言 华南前汛期的明显降水等重要天气过程,多与500hPa西来槽有关。由于过去对西来槽的强弱只是定性的判断,而无定量标准,因而常导致预报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普查前汛期那坡地区>20mm的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入手,试图寻找西来槽强弱的定量  相似文献   
146.
系统简称“SUN工作站IMGIS”.运用SUN工作站良好的环境资源和底层图形支撑层,开发高性能通用气象图形图像人机交互处理的功能层.面向分布式信息处理,实现气象图二维到五维,曲面到实体造型的高级气象视觉化显示系统.  相似文献   
147.
谢成开 《气象》1993,19(1):22-24,45
  相似文献   
148.
天气气侯学     
技开 《内蒙古气象》1994,(4):10-10,12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149.
赵明  臧绍先 《中国地震》1994,10(4):388-396
对利用全波理论地震图确定震源参数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原有的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有限移动源效应,以确定破裂面;研究了理论合成地震图“时间窗”的选取及理论合成地震图起始的选了,使其更适用于震源研究。利用世界台网数字化记录,采用PREM地球模型,确定小笠原1982年7月4日深震震源数。结果表明,震源破裂面的倾向为N75°E,倾角17°,走向为345°,接近Waditi-Benioff带的走向,形成小倾  相似文献   
150.
矿产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物质前提,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至为密切。由于这种关系,建国以来政府对地质普查工作相当重视,在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批新矿产,并扩大了一些老矿储量。在发现和扩大储量的矿种中,国家急需的铁、铜、铝和煤、石油等矿种占有较大比重,为国民经济建设尊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如向来以生产粮食为主的黄淮海平原,如今已成为国家石化工业基地之一,有的城市因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