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Sq电流体系的反演与地磁日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磁场的标量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在球坐标系中,拉普拉斯方程的解可以写成球谐级数的形式.借助球谐分析的方法,地磁场可以被分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内源场和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外源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了利用球谐分析来反演Sq电流体系的方法.反演了1997年各月的Sq空间等效电流体系,并重点分析了南北半球Sq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位形和强度随季节的变化情况.(2)基于1997年的地磁观测数据建立各月静日期间中国地区地磁日变随纬度和AE指数变化的模型.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2.
冀西北水晶屯金矿床剥蚀程度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冀西北水晶屯金矿近矿围岩蚀变的空间组合、金的指示元素的空间特征、黄铁矿标型特征等多方面地质数据资料入手,来判别矿床的剥蚀程度,认为该金矿床剥蚀程度正处在矿体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63.
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多颗卫星观测数据的地震电离层现象识别,利用Swarm星座三颗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数据和磁场数据,对已报道的2017年11月12日伊朗MW7.3地震震前第9天震中附近的一次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进行辨识。通过分析三颗卫星相邻轨道的电离层扰动特征,获得了异常扰动存在的空间范围;利用Swarm星座三颗卫星轨道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计算出异常扰动在空间中可能的传播特征;使用同步观测的磁场数据判断其电磁辐射特性。最终根据现有对地震电离层耦合的认知,并结合分析的结果,认为该扰动为非震源发出的声重波扰动,非沿纬向传播的电离层行波扰动,非同步电磁辐射引发扰动,而是与伊朗MW7.3地震孕育活动无关的一次高纬度强烈电离层活动所引起的扰动变化。  相似文献   
64.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石榴辉石岩呈透镜状产于麻粒岩相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岩之中。石榴辉石岩主要由富铁铝榴石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组成,含少量的金红石、榍石和石英,不舍斜长石和角闪石,是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原岩相当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的辉长岩。在高压岩石快速抬升的过程中叠加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石榴辉石岩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800-900℃和2.6-2.8GPa,变质时代可能为50Ma。本研究成果,以及超高压变质岩在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和榴辉岩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存在,表明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从西构造结到东构造结,都经历了古近纪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深度至少达到了80-100km。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通过分析其沉积物质来源,可以揭示柴达木盆地潜在物源区隆升、剥蚀历史,为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提供证据。本文以红沟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约束,对剖面晚渐新世-上新世的碎屑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物源示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7~12.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20~290 Ma,锆石ε_(Hf)(t)集中在—13.53~9.27,Hf同位素t_(DM)范围524~1456Ma;大于300Ma的锆石,ε_(Hf)(t)介于—31.77~13.44,其中76.3%为负值,Hf同位素t_(DM)介于484~3727 Ma。采集自12.5~7.6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400~500 Ma(峰值~440 Ma),ε_(Hf)(t)值(—27.75~10.75)的90%为负值,Hf同位素t_(DM)介于615~2115 Ma之间。6.8~5.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00~500 Ma,ε_(Hf)(t)值(—26.8~8.97),t_(DM(Hf)))介于668~2093 Ma,但220~290 Ma的锆石显著增加,其ε_(Hf)(t)值(—11.86~9.42),Hf一阶段模式年龄范围549~1399Ma。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显示红沟剖面220~290 Ma的锆石与东昆仑山锆石Hf同位素特征相似,而400~500 Ma的锆石则与南祁连山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揭示东昆仑山在24 Ma开始抬升成为柴达木盆地的源区,~12 Ma南祁连山开始隆升,为柴达盆地提供碎屑物质,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与地貌边界。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相关文献的查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网络图,对其核心内容的相对研究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韧性做了讨论.研究发现,现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以\"震害预测\"为重点,对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供水管网\"、\"交通系统\"等重点子系统是生命线工程网络...  相似文献   
67.
磁层亚暴的发生与近磁尾(约6~8 RE)电流片中断和中磁尾(约20~30 RE)磁场重联密切相关,而极光的极向扩展、电流片中断和磁尾重联的时序过程对于认识亚暴的触发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位于中磁尾的CLUSTER卫星,同步轨道附近LANL-01、LANL-97卫星,近磁尾POLAR和 极区IMAGE卫星的观测,分析了单个亚暴事例.结果表明,在此事件中,中磁尾磁场重联起始比近尾电流片中断早3 min发生,电流片中断发生4 min后,IMAGE卫星观测到极光增亮,同时AE指数突然增大,亚暴膨胀相起始. 观测结果与亚暴中性线模型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8.

磁暴的发生与环电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除了对称环电流外,部分环电流在磁暴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环电流通过场向电流与极区电离层中的电流形成回路.本文应用INTERMAGNET地磁台网北半球中低纬区域地磁台站数据,对不同强度4个磁暴事件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磁地方时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每一个磁暴事件,在低纬地区(地磁纬度约0°—40°N)选用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8个台站,通过坐标转换计算平行于磁偶极轴的地磁场水平分量H来分析磁暴期间环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扰动;在低纬地区8个台站的基础上增加中纬地区(地磁纬度约40°N—60°N)地磁经度上大致均匀的6个台站,计算地磁坐标系下地磁场东西分量Y来分析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在中低纬地区引起的磁场扰动.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的部分环电流主要作用于磁地方时昏侧和夜侧扇区,并且主相和恢复相期间部分环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随着磁暴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磁暴主相期间向下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夜侧至晨侧扇区,向上的场向电流多出现在昏侧至午后扇区,且中纬地区向下和向上场向电流的展布范围明显大于低纬地区;恢复相期间弱、中磁暴事件的场向电流呈现与部分环电流相同的减弱趋势,而强、大磁暴事件在恢复相末期场向电流引起的磁场变化明显不同于恢复相的其他时刻,这可能与高纬较强的亚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9.
中国地磁观测台网台站配备多种高精度连续观测仪器,获得大量数字化观测数据。为有效监控仪器运行状态、台站观测环境及观测数据质量,地磁观测台网引入多个数据评价指标,参考背景噪声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分析该指标在国际地磁静、扰日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有效性,并利用观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该指标可有效监控数据质量,及时反映地磁台观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估地磁观测台网对地磁场活动最小分辨能力的指标,尚蕴藏其他变化特征。参考背景噪声指标在数据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有富Fe—Ti的钛铁矿榴辉岩和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Fe—Ti榴辉岩的次要矿物主要由钛铁矿和钛磁铁矿组成,可舍少量金红石,具有很低的Si02(38.0%-42.3%)、Na20+K20(0.48%~2.13%)和Zr、Nb、Ta、Ba、1Kb、REE含量,很高的FeO(18.24%-25.33%)、V和Co含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LREE亏损、明显的正Eu异常;富Ti金红石榴辉岩舍有丰富的金红石和磷灰石,SiO2含量范围(38.0%-54.8%)较宽,FeO含量较低,P2O5含量较高(可达4.1%),而X-TiO2与P205含量具正相关性。相对于原始地慢岩.富Ti金红石榴辉岩具有Rb、Th、K、Nb、Pr、Nd、Eu、Ti、Lu的负异常和Ba、Sr、Zr的正异常.并具相对较高的IKEE含量,LREE富集和HREE亏损的1KEE分配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Fe—Ti榴辉岩的原岩是变质的Fe—Ti辉长岩,是基性岩浆强烈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层状侵入体的特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