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50篇 |
免费 | 2095篇 |
国内免费 | 11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6篇 |
大气科学 | 940篇 |
地球物理 | 1092篇 |
地质学 | 4566篇 |
海洋学 | 1191篇 |
天文学 | 178篇 |
综合类 | 535篇 |
自然地理 | 9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247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306篇 |
2020年 | 320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321篇 |
2017年 | 244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438篇 |
2013年 | 346篇 |
2012年 | 357篇 |
2011年 | 368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323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352篇 |
2006年 | 340篇 |
2005年 | 284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57篇 |
1997年 | 259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237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7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48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21篇 |
1965年 | 10篇 |
1959年 | 19篇 |
1958年 | 20篇 |
1957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直接测定环境剪应力值的方法,测定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前后中小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由此分析了北部湾地震过程的环境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6.1级地震后平均剪应力值较高,达18MPa左右;6.2级地震及两次5级余震后剪应力值下降很快,降至目前的6MPa左右。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湾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2.
83.
84.
在分析数值预报模式及客观预报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客观预报方法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客观,高效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脆弱度》技术在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区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水资源环境条件及其时空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决定了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地域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供水水源进行分区,以反映开发利用特点、问题与潜力,并据此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86.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短时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三天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危险等级分割值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与无危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09年9月14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昨日灾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验证方法,通过整理同期昨日灾情资料构建灾情数据库,对2009年汛期的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分别从数量和面积两个角度,基于县和地市两级行政区划作为验证单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面积上看均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7.
陕西大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已成为国际的前沿和重点。在大理河流域,LUCC(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流域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势在必行。根据研究区1990年代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特征变量时间序列法及降水-径流模型对LUCC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近10年来,耕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而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流域年径流和月径流演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LUCC及水土保持具有减少流域年径流、汛期流量以及增加枯季流量的作用,相对于降水因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在1990~2000年期间,主要由LUCC引起的年均径流减少量达2616.6×104 m3,占该期间实测减水总量的62.19%。 相似文献
88.
笔者通过对巴丹吉林盆地西南缘沙枣泉地区进行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新民堡群铀矿化特征,分析了铀成矿控矿因素,认为该区铀矿化受构造、目的层层序界面、岩相岩性、后生氧化改造及蚀源区铀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控制。相对稳定且适度抬升的盆地构造背景有利于铀成矿,铀矿化集中区位于向斜构造中央凹陷地区。新民堡群第Ⅳ/Ⅲ层序界面是构造机制转化面、沉积体系转化面和地球化学环境转化面,具有重要的控矿意义。盆地内扇前缘亚相和扇中亚相是有利的岩性岩相。盆缘长期隆升的富铀海西期花岗岩体为铀成矿提供了优越的物源条件。 相似文献
89.
石河子初霜冻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马尔柯夫方法,对霜冻出现日期进行预测,本方法克服资料序列短,随机波动性大的弊端。结果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辽南盖层中强烈的变形构造为稳定地台中少见。变形构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具典型薄壳结构的辽南地壳曾经历了中生代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最早期的较强大的收缩应变,表现为太古宙变质基底与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台盖层之间发生的自东往西的深层滑脱作用、大范围剪切流变及形成的逆冲体系;后期的伸展应变则表现为垂直主压应力作用下大量韧-脆性低角度正断层体系的发育。收缩作用至伸展作用转化的因素,可能与剪切局部熔融及等温线上升所引起基底上隆与地壳伸展、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