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刘晶磊      张政      夏彬      刘佳凡      赵敏  毕全超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56-163
为研究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被动隔震效果,以减震率作为隔震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几何参数的桩板结构隔震性能,并绘制减震率等值线图以描述其隔震区域。基于试验得到以下结论:桩板结构可以有效阻隔瑞利波,增加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并减小埋深与桩间距,可以提高隔震性能并增大有效隔震面积。减震率增长幅度随桩长、桩径和承载板厚度增大而减小,故桩径和桩间距参数宜控制在0.33至0.67之间,桩长参数宜控制在0.40至0.80之间,且应尽可能减小埋深。当砼使用方量相同时,隔震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桩长、承载板厚度和桩径。  相似文献   
52.
陆内湖相烃源岩系是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组分复杂且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该岩系被作为致密油或页岩油层系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极细的粒度增加了精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难度,使它长期被简单视为陆源沉积岩.研究发现,该岩系中发育丰富的火山喷发及热液喷流产生的深源物质,并与油气的生成和富...  相似文献   
53.
国家测绘局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1:50000经济版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但由于经费,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计划的实施。要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需重新修订其技术规定,引入市场机制,切实调整实施计划,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4.
游婷  张华  王海波  赵敏 《大气科学》2020,44(4):835-850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其光学厚度整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且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总云量整体呈?0.3% a?1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低云的贡献(?0.27% a?1)最大;总云光学厚度为0~0.1 a?1增加趋势,其中低云光学厚度(0.06 a?1)和中低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增加趋势,而中高云光学厚度(?0.08 a?1)和高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减少趋势。模式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云的温度效应(Cloud Effect Temperature, CET)均为负值,表现为降温效应。低云、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年均CET值分别为?2.9°C、?2.7°C、?2.2°C和?1.7°C。其中,低云在华北平原降温可达?5°C;中低云和中高云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降温可达?7.8°C。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2004年前(后)近地表气温呈现下降(上升)趋势,不同类型云的CET在此期间呈下降(上升)趋势,表现为云的降温效应增强(减弱)与近地表气温下降(上升)相对应,体现了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4种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都呈正相关关系。特别地,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其CET与近地表气温的相关系数高达0.63。综上,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不同,但均呈正相关关系。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可以为定量研究云反馈对区域增暖的作用以及合理预估未来区域增暖情景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观察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浊积岩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研究区岩石类型,通过粒度分析、岩心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浊积岩进行识别,划分沉积亚相.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浊积岩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6.
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视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13年芦山地震之前5年内,龙门山断裂带南段ML3.0级以上地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芦山M7.0级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值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从芦山地震之前1年的时间开始,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有视应力的上升过程;②芦山地震余震序列视应力存在几次比较突出的视应力与震级相关性的被打破以及视应力的突降异常,且在震后3个小时之后,视应力即有明显下降的过程;③从归准化的芦山地震序列视应力σapp的空间分布来看,视应力高值区域分布在主震的西南方向和整个余震区东南边缘,并且这两个高视应力区正好分布在该断层面与华南地块紧密接触的边缘;④主震西侧有一片视应力相对较高的区域;⑤主震以北区域的视应力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7.
Spar平台垂荡板水动力特性强迫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强迫振动试验的方法,对Spar平台不同振幅和不同振动频率下的附加质量系数和粘性阻尼系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研究了实心垂荡板和开孔垂荡板对Spar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将Spar平台整体模型的试验结果与圆柱体和单独考虑垂荡板时的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垂荡板结构能有效提高Spar平台的附加质量系数和粘性阻尼系数,在KC=0.2~1.3时,开孔率为5%的开孔垂荡板Spar平台和实心垂荡板Spar平台相比,粘性阻尼有所提高但是附加质量减小。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垂荡板间距对Spar平台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水动力系数随垂荡板间距的变化情况,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中Spar平台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颜翚  葛彤  王彪  刘建民  赵敏 《海洋工程》2013,31(3):77-83
介绍一种新型重于水的无人自治潜水器的概念设计及主艇体优化方法,阐述了主艇体、机翼、尾翼等设计原理。以飞鱼Ⅱ设计过程为例,详细描述了重于水的无人自治潜水器概念设计流程,并通过iSIGHT优化设计软件对主艇体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主艇体重量能够减小48%,阻力减小2.9%。  相似文献   
59.
分析博山区和沂源县1959-1998年的降雹特征及主要天气系统,根据烟草产区的雹云移动路径,制定了相应的作业方案与作业流程。通过两年的作业效果检验,证明“加强联网协作,加大防御纵深,提前进行作业,增雨和防雹相结合”的作业方法对淄博南部山区烟草防雹作业是切实可行的,作业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0.
在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快速匹配处理、影像最佳波段组合和融合方法及更新信息变化发现识别技术进行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快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