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利用广西龙滩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了龙滩水库库区ML2.5—4.5级共计95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震源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区视应力的范围在0-3.5巴之间,2007年7月17日库区最大4.5级地震的视应力最大,为3.07巴。视应力随震级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两者的拟合关系为:σap...  相似文献   
22.
杨博  魏颖  马瑶  赵敏 《地下水》2013,(1):161-163
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北部山西组山2段研究,分析研究区山西组山2段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带空间展布规律,确定研究区山2段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掌握研究区储层砂体叠置形态规律。  相似文献   
23.
刘彦  赵敏  李忠义  姜建 《中国岩溶》2008,27(3):235-239
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岩溶环境下生长的盐肤木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表现了一系列的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致密的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覆盖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表面有表皮毛丛生。气孔着生在下表皮,陷入表皮以下。叶肉内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松散。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4∶ 1。部分叶肉细胞中含有胶状结晶物质。叶脉中厚壁组织发达,木质部外纤维数量众多,在气腔周围有单宁结晶分布。这些特征表明,盐肤木采用以保护型为主的多种方式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24.
根据2003—2008年进行的对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水质12个航次的监测统计结果,采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对近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分类判别,综合评价了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中CODMn为常态因子,DIN、PO4-P、Hg和Pb为关键因子,As和Cd为预警因子;近5年来长江口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三类海水水质水平,且海水环境质量有恶化趋势,但幅度不大。此外,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的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值的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综合评价结果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反映海水环境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客观,具有普适性,值得在海洋环境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25.
吴全  姚喜军  陈晓东  赵敏  赵欢  云浩 《干旱区地理》2022,45(6):1860-1869
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和作物成长等有显著影响,常规测量采用人工挖土壤剖面取样、实验室化验分析等方法,其周期长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以探地雷达波形及其图像为研究对象,从检测土体构型的属性(层次、层厚、土质)入手,提出了一种使用探地雷达快速测量土壤土体构型的无损探测方法。基于探地雷达波形图像的纵向梯度信息能够反应土壤分层,采用包络检波法从探地雷达回波中提取包络信号,利用Hilbert分析其瞬时相位来确定分层位置;鉴于土壤介电常数与雷达回波振幅的关系,采用探地雷达回波振幅反演各层介电常数,由介电常数推算雷达波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以此得到土壤剖面各层厚度;根据探地雷达波形图的图像噪声与土壤砂壤比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每一层土质的图像进行噪声估计求得各层土壤的含砂量,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而辨识各层土壤土质。建立涵盖地域信息、土壤指标、探测信息、图像多特征融合信息的土体构型知识库,并编制快速识别土壤土体构型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周边2个试验基地、6个采样点、4类土壤土体构型使用该方法进行野外探测验证。研究表明:在上述地区地表以下1 m范围内的土体构型识别正确...  相似文献   
26.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张广才岭山系的东坡与老爷岭山系的西北坡相间部位。地势东部、西北部较高,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300.0m~672.9m,南部、中部地势较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585mm。主要河流有牡丹江及其支流海浪河、共荣河、北安河、亮子河等。按成因,牡丹江分为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新构造运动较活跃,断裂发育。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综合控制了滑坡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7.
李栋  赵敏  刘再华  陈波 《地学前缘》2022,29(3):155-166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池(地表水)耦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碳同位素(13C- 14C)方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和传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地表水系统中DI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1)泉-池系统中DIC和POC的Δ14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泉水中Δ14C值低于池水中Δ14C值,反映后者可能有“较年轻”的CO2的加入;(2)池水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和池中水生植物共同控制;(3)池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明显高于泉水,且其Δ14C值表现出与沉水植物和DIC的一致性(表观年龄均为3 200900 a),说明池水POC主要源于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了碳酸盐风化产生的老碳(DIC),使新形成的有机质在表观年龄上“偏老”;(4)池水水体内源有机碳对水体POC的贡献在75%以上,内源有机碳通量(以C计)在250 t·km-2·a-1至660 t·km-2·a-1之间,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应的地表水系统具有最大的内源有机碳占比和通量,指示了沉水植物控制型浅水水体初级生产对有机碳循环的重要作用。综上,我们认为在岩溶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来调控水生植物群落对于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28.
应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鲁西北和鲁中北部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层冷式切变线是引发大暴雨的主要系统,暴雨主要产生在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西南低涡的东北象限以及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副高西侧的西南急流建立起从南海到华北中部的水汽通道,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暖湿空气和能量,使得低涡辐合加强,是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停滞的必要条件。地面锋面气旋则是暴雨开始的启动机制,锋后东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山东上空交汇,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在低层辐合、高层弱辐散的情况下,暴雨区低涡的涡动作用使得水汽块运动加强。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经过大暴雨区,雷达回波表现为层状云为主的混合回波带,说明对流并不旺盛。  相似文献   
29.
30.
赵敏  何晖 《地质与勘探》2003,39(Z2):288-290
通过某工程桩基载荷试验,分析了在湿陷性黄土层中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对桩侧摩阻力、中性点位置的变化及其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