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 ,1 999~ 2 0 0 1年在青藏高原北缘东西昆仑一带共布置了 1 6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分别由来自全国不同省 (区 )地调院或大区所与大学承担 ,各项目经过两年左右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在构造区划、地层系统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高原隆升与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矿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 发现数条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在西昆仑、东昆仑、阿尔金等地分别发现数条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时代分别为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期。反映了西部造山带多岛洋、多旋回的演化特征。木孜塔格、阿尔格山幅区调 …  相似文献   
52.
李荣社 《陕西地质》2001,19(2):87-90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1999~2001年在青藏高原北缘东西昆仑一带共布置了16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分别由来自全国不同省(区)地调院或大区所与大学承担,各项目经过两年左右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在构造区划、地层系统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高原隆升与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矿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3.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近于北天山艾维尔沟北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岩系所夹灰岩中,采到了结节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tuberculataSoshkina,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表明该区奇尔古斯套组的一部分应属下二叠统。另外,于头屯河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系所含灰岩砾石中,采到伊万诺夫格鲁特珊瑚GrootiaivanoviDubrolyubov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与达拉阶(即莫斯科阶)相当,故地层时代应晚于晚石炭世达拉期,根据区域对比推测该地层的一部分也应属于下二叠统。艾维尔沟一带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表明北天山石炭纪强烈的拉张事件可以持续到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北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综述了青藏高原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等多方面所获得的9项主要进展和新成果,阐述了这些成果不仅对揭示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组成、形成、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国土资源综合评价、利用也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5.
汉中──碧口地区的造山结构和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勉略带为中心,概述了勉略带组成、分布,重点简介了组成勉略(康县一略阳段)中间混杂带的三个逆冲推覆(混杂)岩片带的岩石构造单元和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产于混杂岩带中的蛇绿岩地质组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南秦岭、摩天岭、龙门山、扬子西北缘晓华力西以来的变形构造几何学格局和古特提斯北部陆缘(古中国西南缘)构造组成轮廓后,将本区厘定为特提斯造山系一部分,建立两条结合带,双向汇聚体制,两列造山带(秦岭造山带、松潘─甘孜造山带),和一个共有的前陆(扬子西北缘)区域造山模型。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紫阳—岚皋地区志留系几个岩石地层单位(或界线)侧向上与地质等时面(标准笔石化石带)斜交的事例,从中说明槽区岩石地层单位穿时尤为普遍和明显,只有推广地质组图,提高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多方面研究程度,才能更好的认识地质实体(岩石地层单位)三度空间中的形态,为古地理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1分别形成于约100kaB.P.、80kaB.P.、50kaB.P.、30kaB.P.;③依据形成时代,剖面Ⅰ的T3、T2、T1分别对应剖面Ⅱ的T4、T3、T2,剖面Ⅱ的T1形成于8.5kaB.P..对横剖面的对比并结合纵剖面,认为该地区100kaB.P.以来山前河谷地貌的形成,气候作用大于新构造作用;8.5kaB.P.前后发生过一次新构造的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58.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昆仑山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东、西昆仑经历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依据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性质及其产出状态、相伴的沉积、岩浆建造,结合前寒武纪地层的出露情况和变质热事件,将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分为3个大的构造单元,昆中构造带为早古生代的岩浆弧,北部为由库地-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滩间山群、奥陶系—志留系未分地层等相关边缘沉积体组成弧后盆地沉积、岩浆建造系统,南部为由柳什塔格-吐木勒克-乌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纳赤台群、温泉沟群共同组成弧前复理石增生楔杂岩带。  相似文献   
59.
西昆仑奥依塔格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弧后盆地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西昆仑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分带性、形成环境、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较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填图、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西昆仑石炭-二叠纪岩浆岩空间上分为南带、北带。本文展示了北带岩浆岩集中出露的奥依塔格地区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以及与辉长岩共生的斜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测年数据,以约束该区基性岩形成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同时与库地玄武岩、阿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比较。目前的数据表明:(1)斜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得到313.6±1.6Ma、291.6±1.7Ma两组年龄,后者代表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的侵位时代,前者可能代表玄武岩的年龄。(2)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中,玄武岩显示轻稀土略富集的向右缓倾模式,辉绿岩、辉长岩均为轻稀土略亏损的近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值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谷明显,高场强元素中后半部分呈平坦型模式。(3)地球化学指标显示奥依塔格一带基性岩未受到或很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样品的Nd、Pb组成可以用来代表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Nd-Pb、Pb-Pb图解显示其代表的地幔源区具有"Dupal"异常,并于金沙江蛇绿岩中玄武岩代表的地幔源区有较高的一致性。(4)综合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组合认为奥依塔格基性岩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区域对比,指出它与库地一些克沟组玄武岩、于田县阿羌组火山岩同为康西瓦-麻扎混杂岩带代表的洋盆向北俯冲,引发弧后盆地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混杂岩是造山带内最常见的地质体和最基本的大地构造相单元,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可作为一定比例尺(1∶25000或更大)的地质填图单元,并由块体和基质共同构成的内部无序的岩石混杂体。混杂岩的形成和就位构造环境不一致,并非所有混杂岩都具有古板块构造格局指示意义。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可作为古洋盆和汇聚板块边界的直接判别标志,其结构、组成与时空配置共同记录了古大洋板块地层系统发展及大陆地壳侧向与垂向增生历史。以大洋板块地层、海山理想层序和蛇绿岩"彭罗斯"层序模型为指导,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蛇绿混杂岩和增生杂岩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这可为洋-陆转换研究及提高造山带结构深化认知程度提供直接证据,同时指导混杂岩相关矿床勘探与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