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2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钻探岩心编录、古生物化石研究和同位素样品测年分析,并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新民组为一套以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含煤沉积的地层,产有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中期组合、Ferganoconcha tomiensis-F.elongata双壳类化石组合和Osmundacidites-Lycopodiumsporites-Piceites孢粉组合,生物群时代为中侏罗世.新民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61.6 Ma,碎屑岩锆石U-Pb年龄为(175±2)~(2537±20) Ma之间,其中最年轻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为175±2 Ma,代表了新民组的沉积下限.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划分对比、建立健全该区的中生代地层格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2.
光谱混合分析能够提取亚像元信息,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影像目标探测之中。本文针对MODIS积雪遥感影像,基于光谱混合分析框架,利用渐进辐射传输模型建立不同粒径大小的雪反射率光谱库,提出了一种考虑端元变化及二次辐射的雪盖面积反演算法。此算法首先利用渐进辐射传输模型建立不同粒径大小积雪的反射率光谱库,然后使用序贯最大角凸锥方法获取植被、土壤与岩石、阴影的光谱库。在建立各种地物反射率光谱库之后,利用均方根误差最小的方法获取最优端元组合。在此基础上,考虑端元独立辐射以及积雪与其它地物的二次辐射过程,利用稀疏光谱混合模型获取积雪面积与雪粒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同时反演雪粒径与积雪面积,反演的雪粒径相比单波段的渐进辐射传输模型小,反演的积雪面积相比MOD10A1产品精度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423.
季节性冻土具有周期性地表抬升/沉降的物理特性,传统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高精度、实时的监测需求.地基GNSS是一种低成本、全天时、全天候、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的新兴地基遥感技术.实验应用美国的板块边界观测台网(plate boundary observational GNSS network,PBO)计划SG27测站2013—2021年观测数据,使用地基GNSS技术解译了阿拉斯加巴罗永久冻土区域典型异常年份降雪、无雪期地表形变、测站形变、土壤湿度、大气水汽变化,并通过PBO实测降雪数据验证异常年雪深反演精度,通过测站形变结果验证反演结果为冻土活动层形变,同时对水汽与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反演雪深与实测雪深绝对系数R2为0.815 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064 3,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40 2;通过水汽与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图发现两者具有较弱滞后性对应关系,但仅表现在趋势而非幅度值上.表明地基GNSS在长时序冻土环境监测中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2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地层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玉尔吐斯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机制及烃源岩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玉尔吐斯组可分为5段:底部黑色含磷硅质岩段,下部黑色泥岩段,中部灰色白云岩段,上部黑色页岩与灰色微晶灰岩互层段,顶部浅灰色粉晶白云岩段。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氧化-还原指标及热液示踪参数显示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不同层段的形成环境存在差异:底部硅质岩形成于缺氧环境,热液活动显著;下部黑色泥岩形成于强缺氧硫化环境,热液活动较强;上部黑色页岩形成于贫氧-氧化环境,热液活动较弱。综合研究表明:玉尔吐斯组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先变深后变浅,氧逸度先降低后升高,古生产力逐渐减弱,在缺氧的水体条件和热液作用主导的高生产力综合控制下形成了以玉尔吐斯组下部黑色泥岩为代表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425.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正确确立储层意义重大。新疆克拉玛依油田424井上部2 140~3 178 m井段以海相陆源碎屑岩为主,在井深3 176.94~3 178.44 m深灰色粉砂岩与灰黑色细砂岩互层中获得了匙叶粉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等孢粉化石,指示其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中期(Bashkirian-Moscovian)的可能性最大;下部井段3 178~3 551.63 m以火山角砾岩间夹熔岩为主,在3 340.50~3 343.50 m杏仁状玄武安山岩获得306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上部陆源碎屑岩与下部火山角砾岩二者为整合接触,二分性特征明显。据此,确认上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山区阿腊德依克赛组建组剖面下段总体可对比;下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组上部层位可对比。这一成果细分了424井中岩石地层单位,弥补了这2组在山区原建组剖面“原始接触关系不清,新老关系不明”之不足。  相似文献   
426.
针对GNSS时间序列噪声难辨识问题,该文仿真100组不同时间跨度FNWN、PLWN、GGMWN、RWFNWN噪声背景的高程时间序列,并AIC、BIC、BIC_tp噪声模型估计准则进行分析,论证不同估计准则的可靠性、适用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时间跨度与噪声模型对站速度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AIC对RW、PL噪声分量比较敏感,相比其他准则更容易辨识出坐标序列中存在的RW噪声;当时间跨度大于20 a时,AIC、BIC、BIC_tp模型估计准则的准确识别率一致性较好;对于FNWN模型,AIC估计准则的辨识率较差。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GNSS站速度的确定精度逐步提高。不同噪声模型假设下,站速度不确定度存在较大差异,准确的噪声模型辨识是获取可靠的站速度及不确定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7.
河口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径潮流交汇作用影响的悬底沙交换过程,直接关联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拦门沙冲淤整治。利用2013年6月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小潮至大潮期间定点持续采集的共9 d逐时水文资料及表层沉积物等数据,分析了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沉积动力过程。主要结果包括:(1)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优势粒级,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及偏态自小潮到大潮呈逐渐减小的特征。落潮时水体悬浮泥沙易发生絮凝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细,以极细粉砂为主;涨潮期间,受涨潮顶托作用,以细砂为主的水体粗颗粒泥沙易于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粗。(2)沉积物组分存在2种变化模式:主要模式为潮流作用及盐水絮凝引起细颗粒悬沙沉降,以粗黏土及极细粉砂为主的沉积模式;次要模式为径流作用下,细颗粒泥沙被冲刷,细砂比重增加,导致表层沉积物变粗,以中粉砂为主的沉积特征;其中径流主导了表层沉积物的短时间内变化,而盐度的变化决定了表层沉积物整体的粗细转换。  相似文献   
428.
基于CALIPSO卫星2007-2018年的三级平流层气溶胶廓线资料,本文分析西南地区平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首先,在地理和季节上西南地区平流层气溶胶浓度较低。在夏季,西南地区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均值出现最大值0.0007。其次,平流层气溶胶总衰减后向散射值的廓线分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0~11千米高度处出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底部之间气溶胶的相互交换。同时,平流层气溶胶总衰减后向散射值的纬向(北纬22.5°-32.5°)分布在七月出现均值最大值为0.0006×10-3 km-1sr-1,而径向分布(东经90°-110°)在一月出现最大值为0.0018×10-3 km-1s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