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利用多模多频GNSS-IR信号反演沿海台风风暴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秀凤  王杰  王笑蕾  宋敏峰 《测绘学报》1957,49(9):1168-1178
台风风暴潮每年给沿海城市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年来利用GNSS反射信号的地基遥感方法可以用于潮位监测,称为GNSS-I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对风暴潮期间验潮站资料进行补充。由于风暴潮发生时间短且破坏性强,单系统GPS的时间分辨率难以满足海洋灾害的监测需求。本文基于中国香港站(HKQT)和巴哈马群岛站(BHMA)的多模多频GNSS卫星观测数据反演了3次沿海风暴潮事件。先对多模多频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随后分别对2019年飓风“多里安”、2018年台风“山竹”和2017年台风“天鸽”引起的3次风暴潮,利用基于滑动窗口的最小二乘法对多模多频GNSS-IR反演结果进行改正并与验潮站实测值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多模多频GNSS-IR反演“多里安”风暴潮的精度优于14 cm,反演“天鸽”和“山竹”风暴潮的精度优于9 cm。相比GPS单系统,多模多频GNSS-IR能够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间分辨率,有效提取风暴潮中异常潮位的涨潮、峰值和落潮的全过程,对海洋灾害的研究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2.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由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状态及其变化、流体的迁移与运动和流体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等物理与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机制 ,研究内容涉及流体与构造的关系、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流体构造类型与动力学成因机制。对流体构造动力学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指出流体是地壳运动、造山作用及岩石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303.
在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分布愈加复杂.以天津塘沽地区为例,考虑到土体在固结沉降中的平衡条件、弹性本构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水流连续条件,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层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三维地面沉降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物的附加荷载作用在其建成后的3~...  相似文献   
304.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部宝日勿苏地区地质调查井宝D1井井深22~255.70m井段发现的孢粉化石的系统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47属65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属种类型及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将孢粉化石组合划为Lycopodiacidites-Denso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孢粉化石赋存地层相当于白音高老组.通过系统分析孢粉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及其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推测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早期为暖温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同时旱生植物的大量出现,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早期受到了干旱气候的影响,但与典型的干旱环境不同,推断与当时的火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05.
<正>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学科,随着基础理论和分析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创新,尤其以天然气稳定同位素(C、H、S等)和稀有气体(He、Ne、Ar等)及其同位素为代表的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母质类型、成因判识及成烃、成藏过程示踪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306.
<正>按照工程建设的特点,工程设计企业的业务随工程建设策划和实施而快速开展,随工程收尾投用又迅速结束,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工程建设企业普遍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新项目、新任务的实施随着人员流动,往往存在“另起炉灶”现象,扩大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简单加和,难以形成显著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从而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的瓶颈和制约的痛点。对于具有综合甲级设计资质、业务范围涵盖广、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设计企业而言,上述问题更加明显。基于此,本文以某工程设计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为背景,探讨工程设计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多层次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07.
扎鲁特盆地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一套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的泥岩,是潜在的烃源岩层系.采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来源和成熟度指标对盆地发育的林西组露头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林西组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较好,属于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有机质最大热解温度T max在363581℃之间,镜质组反射率(Ro)分布在1.38%581℃之间,镜质组反射率(Ro)分布在1.38%2.8%,均值为2.01%,二者表明林西组泥岩处于高成熟到过成熟阶段.研究表明:林西组泥岩为较好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308.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34.5°N,104.2°E)发生了MS 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死亡95人,伤1 366人,经济损失达210亿元。文中回顾利用第一作者独创的指纹法对于此次地震做出临震预测的过程与依据,并探讨发震断裂与发震机制。利用SW地震前兆监测仪(简称SW仪),输出地磁分量、地电分量、地应力分量、谐振分量、地倾斜分量等9通道或15通道异常分量时间曲线,当压缩时间轴,就可以输出不同的异常几何图像。不同地区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前兆几何图像。相同地区的地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前兆几何图像。因此,可以根据特定前兆几何图像,找到将要发生地震的震中位置。这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有特定指纹,根据指纹可以找到对应的人。所以,利用SW仪输出图像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指纹法。按照7年来对于前兆图像与对应指纹之间关系的观测,一般是提前6天收到临震指纹信号。震级预测则需要对于同通道指纹波幅进行比较与计算。于是,指纹法创造出单台站预测全球地震三要素的奇迹。作为专家内部交流,2013年7月15日10:45,根据2013年7月14日第五通道指纹与2013年6月2日同通道指纹的对比,文章第一作者预测2013年7月19日,甘肃(35.19°N, 103.69°E)将发生MS 5.1级地震。2013年7月22日定西市岷县MS 6.6级地震表明,预测震中准确,发震时间比预测时间仅仅延迟3天,震级比预测值大1.5级,总体上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测。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认为,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活动断裂是定西岷县地震的发震断裂。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尖端与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断裂接合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震源位置,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309.
井中地层层序的建立和时代确定,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的关键证据,对正确确立储层意义重大。新疆克拉玛依油田424井上部2 140~3 178 m井段以海相陆源碎屑岩为主,在井深3 176.94~3 178.44 m深灰色粉砂岩与灰黑色细砂岩互层中获得了匙叶粉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等孢粉化石,指示其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中期(Bashkirian-Moscovian)的可能性最大;下部井段3 178~3 551.63 m以火山角砾岩间夹熔岩为主,在3 340.50~3 343.50 m杏仁状玄武安山岩获得306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上部陆源碎屑岩与下部火山角砾岩二者为整合接触,二分性特征明显。据此,确认上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山区阿腊德依克赛组建组剖面下段总体可对比;下部层位与424井之北哈拉阿拉特组上部层位可对比。这一成果细分了424井中岩石地层单位,弥补了这2组在山区原建组剖面“原始接触关系不清,新老关系不明”之不足。  相似文献   
310.
曹琳剑  王杰  王欢欢  崔慧慧 《地理科学》2019,39(8):1256-1264
引入效用函数解析推拉理论,对系统发展模型、协调模型、耦合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综合,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对2006~2016年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耦合的演进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集聚两系统的发展指数、耦合度均呈现递增趋势,协同基础良好,耦合驱动潜力巨大;系统耦合由拮抗阶段趋向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系统在时序上多处于同步发展状态,区域间耦合趋同基本实现;系统耦合度在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并达到倒“U”形关系的顶峰;未来应着重考虑避免“城市病”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