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针对目前"数字海洋"中多格式、多来源文档数据存储难、管理难等问题,在关系数据库理论和对象关系数据映射理论为指导,在现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1个通用的、可扩展的文档数据管理新模式,便于用户根据不同需求设定文档数据属性,该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可为"数字海洋"中多格式、多来源的文档数据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可大大提高海洋文档数据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22.
The contribution of substance from Yellow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Korean rivers to the sedimentation of Yellow Sea is studied through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th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ource of the substance about sediment from Core NT1 among the lutaceous area in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the sediment in Core NT1 mainly comes from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the sediment between 0-7.70 m in upper Core NT1 mainly belongs to Yangtze River source; the sediments between 7.70-16.60 m and 42.0-54.80 m in middle Core NT1 are mainly from Yellow River, the 26 m thick sediment interlayer in it mainly comes from Yangtze River; and the sediment between 54.80-69.76 m in the bottom of Core NT1 is mainly from Yangtze Riv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Yangtze River has been playing a main role in the lutaceous area in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since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nd Yellow River started to influence the continental sedimentation of Yellow Sea from early Warm Glaciation of late Lat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23.
河口区域划界是进行河口区域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我国重要河口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管理现状,科学合理的确定河口区陆海分界线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以及资料收集和处理分析,遵守河口划界的原则,并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参照国外的河口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其他河口的划界建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陆海划界提出了几种初步建议,并分析了这几种划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推荐使用平均低潮线或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沿岸界线作为入海口区的陆海界线,海堤作为其他区域陆海界线.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采自东太平洋CC区的2块不同类型的铁锰结核及中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的1块富Co结壳,采用XRD和ICP-MS(AES)等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及钡镁锰矿组成,富Co结壳主要以水羟锰矿为主。与2块铁锰结核相比,富Co结壳总体上Cu、Al、Na含量较低而Co含量较高;两块不同类型的结核相比较,水成型铁锰结核的P、Ti含量较高,而成岩型铁锰结核的Cu、Ni含量较高。3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为(521.8~1 424.15)×10-6。REE分布型式总体呈平缓型,(La/Yb)N为0.72~1.01,并具程度不同的Ce、Eu正异常。经估算,富Co结壳的生长速率为1.92~4.24mm/Ma,水成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31~14.29 mm/Ma,成岩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1.24~76.32mm/Ma。并根据铁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推测了其生长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李敏  韩宗珠  许红  赵广涛  张贺  来志庆 《地球科学》2014,39(9):1289-1300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对进一步深入完善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俯冲进变质(Ⅰ)、峰期榴辉岩相变质(Ⅱ)、角闪岩相退变质(Ⅲ)和绿片岩相退变质(Ⅳ)阶段.各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 Ⅱ阶段T=806.3 ℃, P=3.32 GPa; Ⅲ阶段T=658.68 ℃, P=0.78 GPa; Ⅳ阶段T<550 ℃, P<0.3 GPa.锆石SHRIMP U-Pb测年指示千里岩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约747±19 Ma), 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三叠世(约241.1±1.5 Ma), 角闪岩相退变质发生在三叠纪末(约205.8 Ma).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千里岩岛榴辉岩的P-T-t演化轨迹, 反映出榴辉岩经历了2个折返阶段.这一P-T-t轨迹整体上与苏鲁地区榴辉岩类似, 指示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是苏鲁造山带在海区的延伸.   相似文献   
26.
南黄海NT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与物源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研究黄河、长江以及韩国河流输运的大陆物质对南黄海沉积的贡献,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NT1孔沉积物做了稀土元素分析和物源判别。研究发现,南黄海NT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源和黄河源,NT1孔上部0—7.70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7.70.16.60m和40.00~50.70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其间夹近24m厚的沉积物则以长江源为主,底部50.70~69.76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结果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则在晚更新世晚期的早玉木冰期时已开始对南黄海陆架沉积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7.
安徽巢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徽巢北地区位于晚中生代华北高原的东部、郯庐断裂东侧、苏鲁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南侧的扬子地块下扬子前陆褶断带北缘,其演化受这个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形成了“两向一背”叠加棋盘格式断裂的特征构造样式。这种明显的构造样式和一些隐式构造变形是多幕变形的结果。该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期三幕褶皱、三幕逆冲推覆变形。其中第一幕变形发育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为主要低角度逆掩拆离面(主拆离面或主滑脱面)和局部相关断展、断滑褶皱为主;第二幕变形才形成该区“两向一背”的褶皱格局和由北西向南东逆冲的叠瓦式逆冲断裂组合,第三幕变形主要为宽缓的北西西轴向的褶皱和近东西向逆冲断裂。至燕山中期又经历了一幕南北向褶皱叠加,燕山晚期的北西向正断层活动在该区表现为倾向北东的多米诺式正断层组合,区域上控制了上白垩统的沉积空间。区域对比表明,印支期变形与苏鲁—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是一致的,说明其动力机制上的相关性,与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相关;燕山期变形动力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和中国东部逃逸构造相关。  相似文献   
28.
作为1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付里叶形状分析已被应用到地质学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中,如沉积学、岩石学、微体古生物学等。文中简要介绍付里叶形状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闭合式付里叶分析方法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应用实例之一是南极沉积物源的解释,即怎样区分冰期海洋沉积物和冰蓣物;之二是研究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浮游有孔虫G.truncatulionoides的形状。其付里叶形状定量分析结果与δ^18O同位素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9.
断裂富水性分析向来是找寻和评价基岩裂隙水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传统的分析方法——地质力学、新构造分析等方法在指导水源勘察实践过程中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通过系统的野外工作从许多细节上来反映断裂含水性的实质。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  相似文献   
30.
九龙江河口湾高浓度悬沙水体的分布与扩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湾洪水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等值线的分析,描述了河口湾内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涨潮和落潮期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洪水期大潮湾内水质点的滞流点位置作了计算.结果表明,水流运动和水体含沙量沿入海方向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河口湾内存在两个主要水流滞流区,一处位于海门岛北部,一处位于鸡屿东侧.悬浮泥沙的分布和水流运动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