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我国生态地质研究工作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但时至今日生态地质学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鉴于此,基于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地质研究进展: 国际上,俄罗斯建立了生态地质学研究体系,美国发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是与生态地质研究十分契合的主题; 在国内,生态地质研究主要着眼于”生态-地质”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以及地质环境影响下的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地质学涵义及其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创新及学科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地质系统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各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一背景下,气象服务产品引入"互联网+"思维,必将有助于其服务创新,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对气象服务的影响,剖析浙江气象服务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气象服务产品发展趋势,并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产品创新中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提升浙江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3.
国界是国家实施其主权的界限,又称“边界”。地图上国界线的重要性在于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主权,牵涉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国界线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国界线画法的难度。在地图的线划要素中,无论从精度和编绘技术来讲,它都是比较典型的要素之一。本文就制图生产中常见的错漏和技术性修改,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4.
微生物方法在东海某区油气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建培  王飞 《物探与化探》1995,19(6):474-477
微生物方法在东海某区油气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张建培,王飞(上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上海20012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测试精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化探方法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微生物方法作为油气化探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在国内尚未很好地开展,我们在东...  相似文献   
45.
在吉林省地下水化学背景调研工作中,我们在大量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地图数学模型”理论,应用了分布函数编制地下水元素及元素组合的化学背景图。 为了能够正确地反映出一个地区各元素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46.
本在震源为双侧线状断层破裂模型的假定下,根据震源理论和波谱随空间坐标的展开式,得到了场地两点地震动Fourier谱的表达式Ab(f)=Aa(f)exp(a1δ0 a2δθ,中提出了将双侧破裂模型分解为两个单侧破裂模型计算双侧破裂模型a1和a2的数值方法,以一次地震(M=6)为例,分析了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计算了 a1和a2的实部和虚部以及孔径随震中距,方位角和频率变化的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47.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采自华北东部鲁南和苏北18个矿区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激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与其化学工艺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的角度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镜质体类型、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在研究镜质组类型基础上,把富氢镜质组(荧光镜质体)作为有折扣的富氢显微组分(类脂组)对待,提出了利用荧光显微组分丰度-FMT参数作为评价不同还原类型煤生烃,排烃的定量指标。煤岩学标志,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热模拟实验产烃率数据为FMT值定量评价煤生烃排烃潜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9.
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e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ppm,而其它两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较高,平均值介于192~255ppm;(2)蓝晶石榴辉岩具有极高Cr含量,均值6106ppm,而许沟P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也较高,均值1233ppm,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Cr含量最低,均值为183ppm。利用Zaek et al.(2004)提出的金红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许沟P类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600~751℃,平均温度689℃;演马厂M类榴辉岩的金红石温度介于507~641℃,平均温度557℃;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541~673℃,平均温度613℃;新扬昌G类蓝晶石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541~655℃,平均温度60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榴辉岩在拆返过程中退变质作用明显,流体活动强烈,导致金红石中Zr扩散丢失,金红石中Zr含量不同程度地受到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致使计算的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50.
本文采用工程抗震理论,结合场地实际状况,论述了某电力扩建场地的区域构造条件和区域地震环境,确定了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并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法对扩建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从而为该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