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1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6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0篇 |
大气科学 | 370篇 |
地球物理 | 427篇 |
地质学 | 1646篇 |
海洋学 | 368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243篇 |
自然地理 | 4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滨海湿地49个站位表层土壤样的稀土元素(REE)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笔者认为:研究区表层土壤∑REE含量为143.14~251.78 mg/kg,平均含量为182.98 mg/kg;REE分馏程度均低于黄河流域沉积物和长江流域沉积物的REE分馏程度;研究区δEu和δCe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积物亦有一定差异.REE经球粒陨石和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与现代黄河流域沉积物的REE总体配分曲线相近,但其REE的总体含量均高于黄河流域沉积物中REE的含量,尤其HREE更为明显;不同植被区,表层土壤中∑REE、LREE平均含量均为芦苇地<光滩<柽柳地<翅碱蓬地,而HREE平均含量为芦苇地<翅碱蓬地<柽柳地<光滩,其分馏程度芦苇地<光滩<柽柳地<翅碱蓬地,δEu和δCe平均值亦相对较低,推测可能在湿地,特别是芦苇地里REE更多地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根据2009-04—2010-02对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内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甲基汞(MeHg)和砷(As)的含量水平,就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食用贝类中重金属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3级,平均分别为1级、3级和2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这表明该海区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Pb,Cd,Hg,MeHg和As的日摄入量(DI)值分别为15.67,62.02,0.001 8,0.001 6和0.188μg/(人·d),摄入量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食用贝类中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以野外露头观察及录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及生物地层等的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地层中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隆升侵蚀不整合面、暴露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不整合面及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1对应梁山组和栖霞组,时限约7Ma;SQ2对应茅口组一段,时限约3Ma;SQ3对应茅口组二段-三段,时限约5Ma。三级层序的平均时限约5Ma。同时,分析了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层序控制了沉积相,影响了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碳酸盐岩的发育受三级层序海平面升降控制,优质储层明显受控于海退半旋回。 相似文献
998.
根据示踪剂的理论性质、室内试验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确定了以甲醛作为单2块蒸汽驱动态监测示踪剂。经过现场实施、在各采油井上监测到了不同的示踪剂产出量和持续时间,明确了蒸汽的主要驱替方向,对蒸汽推进速度和各向的驱替量也有了定量的认识:蒸汽推进速度为10m/d,而80%-90%的蒸汽向蒸汽突破井和受效井驱替。从而加深和完善了动态研究认识。甲醛作为蒸汽驱动示踪剂在单2块试验取具成功,且具有代表性,可以在蒸汽 相似文献
999.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