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548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正>加强工业仓储、非经营性等类型用地储备管理,探索构建全类型国有土地储备统筹管理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此,宁波市自然资源整治储备中心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加强全类型国有土地储备统筹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围绕工业用地、非经营性用地的收储,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62.
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利用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该地区的湿地景观类型转换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986-2000年期间,该地区的湿地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963.
根据大黑山条垒南段的地质建造及构造形变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区古生代晚期一中生代构造演化史划分为3个构造阶段,即海酉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不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应力场等特征不同:海西-印支期以SN向挤压为主;燕山期为NW-SE向挤压,平均差应力值为112.5MPa;四川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SSW向,平均差应力值为101.4MPa。四川期为本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建立乌药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乌药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差异及筛选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6个批次乌药药材并制备成乌药生品、盐炙品和麸炒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5 μm,4.6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5 μl;并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乌药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中共有峰进行解析,并采用SPSS 26.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乌药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区分了乌药生品、盐炙品和麸炒品,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乌药炮制前后质量差异标志物,进而对其中2个质量标志物(3号峰,去甲异波尔定和5号峰,异乌药内酯)以及6号峰乌药醚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不同批次的乌药生品、盐炙品和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稳定、简便、快速,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可用于探索乌药不同炮制品的潜在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主要利用第四航次“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所获得的海洋水文气象及低空大气温度探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区边界层大气层结特征,指出春季热带西太平洋边界层大气具有多逆温层的层结特征。逆温层个数大多为4个左右,厚度多在30m以上,最厚336m。这一研究结果是关于热带大洋边界层结构观测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9Ma;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年龄141.7±1.4Ma,确定这些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和早白垩世初.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元古代中、晚期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较早期的磨沟峡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较晚期的冷水沟和黑沟岩体,由超基性-基性岩和偏碱性花岗岩组成,具非造山双模式岩浆岩组合特征.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为高K-钙碱性岩浆岩,具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古中国地台裂解的产物,燕山期正长闪长岩则代表秦岭多旋回造山最终完成的时代.  相似文献   
967.
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一奥陶纪复理石一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一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一桂林、龙岩一海丰、赣江等5条,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区内存在3种盆一岭耦合类型:挤压逆冲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离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花岗岩山岭有着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共同构成了华南盆岭构造体系。最后对前中生代构造作用、印支期构造事件、两种构造体制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研究区为浅海-滨海环境,几乎没有岩浆活动,龙潭期曾区域抬升为陆,地质事实不支持华南东部存在晚古生代深海洋盆的观点;南岭地区J2和J3之交形成的两类不同力学性质、岩石组合、应力场特征的盆地构造,是特提斯向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宏观标志;南岭东段是这两种构造体制叠置和转换的重要位置之一。  相似文献   
968.
阐述了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重要物理量预报值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对局地性的阵性降水过程、微量降水过程和有明显天气尺度系统影响的大范围降水过程的重要物理量值,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总结出了产生降水的重要物理量预报临界值。  相似文献   
969.
厘定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南缘变质岩带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和对这一造山带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采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和蒸发法定年,获得来自苏鲁地体南部海州群上部云台组的3个云母石英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且集中于800~740Ma之间。全岩初始εNd(800Ma)值变化在-12.8~-8.8之间,两阶段亏损地幔Nd模式年龄为2.1~2.4Ga。这些特征类似于大别山南部宿松地区副片麻岩,指示较单一的沉积物源。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资料,碎屑锆石年龄限定了海州群云台组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晚于740Ma左右。其主要沉积物质源自新元古代岩浆岩,归属于扬子陆块  相似文献   
970.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库姆塔格沙漠像一把扇子覆盖在了阿尔金山山前的倾斜平原上,沙丘类型复杂,而尤以羽毛状沙垄最为独特成为我国独有的沙丘形态。有关羽毛状沙垄形成发育机理研究,近几十年来进展甚微。通过野外观测、高精度航片解译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形成条件是:①具有广大平坦倾斜的地面。②地表沙物质不甚丰富。③两组相近风向是其形成动力条件。④舌状沙丘是在新月形沙垄形成之后的次一级沙丘形态。二者组合成羽毛状沙垄。羽毛状沙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下列图式: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垄→舌状沙丘→羽毛状沙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