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3篇 |
免费 | 875篇 |
国内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8篇 |
大气科学 | 376篇 |
地球物理 | 435篇 |
地质学 | 1694篇 |
海洋学 | 382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245篇 |
自然地理 | 4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中,接收机硬件延迟引起的码偏差和相位偏差是影响精密授时、电离层建模以及非差模糊度解算的重要因素。利用GPS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进行估计和建模时,通常假定GPS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是稳定不变的量,对其可能存在的波动及影响因素考虑不充分。因此,对GPS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的时变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电离层电子含量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了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和差分相位偏差(differential phase bias,DPB)单历元及单天解的时间变化特性,并对温度变化与接收机DCB、DPB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表明,接收机重启前后其DCB值会发生突变,重启之后接收机DCB和DPB大约需要25 min才能趋于稳定。接收机DCB和DPB并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实验数据显示,在2~3 h内,DCB的变化量可以达到0.8 m左右,DPB的变化量可以达到4 mm左右,接收机DCB和DPB的波动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滨海湿地咸水冲淡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陆界面水体相互作用研究是当代国际海岸带生态水文学的热点。滨海湿地的生态水文环境脆弱,浅层地下水及盐度梯度变化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咸水冲淡驱动力主要是地下水动力作用、盐度驱动下的水化学运动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的叠加效应。通过国内外学者近30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滨海湿地咸水冲淡研究程度及进展情况,认为掌握咸水冲淡驱动机理及水盐运移行为,对于合理选择相应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和水文修复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国际上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通榆、乾安县承压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吉林省通榆、乾安县潜水高区下部第四系承压地下水氟含量升高,引起氟地主病重新抬头的环境水千文地质问题,分析了氟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研发第四系承压地下水的过程中含水层顶板的大规模破坏,使高氟潜水下窜,污染了深层压水所致。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示人们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保护开采层的地球化学环境,从违背自然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恶果中肖取教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需要把在模拟地震台网时期产出的纸介质观测报告实现电子化,本文简要叙述了数据的录入与初步验证工作情况,介绍了数据验证及格式转换程序的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制度差异显著与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下,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系统地梳理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地理学与制度在历史上存在先分离后融合的情况,并且目前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研究结合态势不容乐观,制度研究在本体论、方法论、时间维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经济地理学的制度理论应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建构,并提出了建构的方向:1)以系统论、层级观为指导,注重构建制度的层级结构;2)以反还原论为基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3)借助演化的思想与路径依赖理论,强调时间在制度系统中的作用;4)加强对各空间尺度的制度研究;5)注重工具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研究区西邻无工矿影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矿区农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g是农田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其次是Cd和Pb。Hg、Pb、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97.41%,仅Hg的贡献率就达84.37%。多个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很强、极强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9.62%,影响面积达74.54%。从西北向东南,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激增,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选冶的布局一致。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环境危害的后果已被前期研究成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