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四川省地下热水点的分布与挽近构造体系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不难看出,在川东热水点出露多集中在华莹山中南段;川南多出露于筠连,兴文一隅;川西大致分布在北西向的鲜水河与南北向的安宁河为界以西的广袤高原和深切峡谷中。温泉的总体分布与挽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几组断裂交汇部位;断裂控制的第四纪盆地的边缘和隐伏断裂带部位;以及岩浆侵入地壳后所形成的穹窿构造等有关。温泉常从张性、张扭性、扭性断裂及裂隙中流出。温热  相似文献   
12.
论四川挽近构造体系及其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最强烈的挽近构造活动时期至少有三次。第一幕在新、老第三纪之间,第二幕在新第三纪与早更新世之间,第三幕在早、中更新世之间。它们各控制多种构造带或构造体系的活动,经过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最后铸成四川复杂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山川地貌景观。挽近时期进一步活动的构造型式有:东西向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棋盘格式构造、新华夏系、青藏系及旋扭构造等。各构造带的发生演变及成生顺序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及其转变方式颇有规律。总体看来,南北向挤压作用在先,东西向挤压作用在后。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勘探过程,矿石开采过程,矿石分选、冶炼过程以及钢、钛产品的加工过程等,每个过程都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科考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将其作为旅游景观资源,创建攀枝花矿山公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区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产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将其划分为6种岩石构造组合:①弧间扩张型组合; ②洋岛型蛇绿岩组合; ③岛弧与陆缘弧型组合; ④碰撞型组合; ⑤陆内俯冲、碰撞型组合; ⑥陆内拉张型组合.进而对构造岩浆组合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剖析, 尤其是对喜马拉雅中期的岩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冈底斯构造岩浆带是由俯冲型、碰撞型和隆升型岩浆岩组合成的复合体, 它们在空间上明显分带, 在时间上呈现由相对基性向酸性的演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渔户村组,命名于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北岸的渔户村。1940年,王竹泉等,将相当于渔户村组地层,分别称为“渔户村含燧石石英岩”与“旧城紫色页岩”,时代归震旦纪。1942年,米士统称“含燧石系”,时代归寒武震旦纪1963年,刘鸿允等,将其订名为渔户村组,时代定为寒武纪并得到许多人赞同,但一些寒武系地层专家如卢衍豪等,强调以Redlichia作为早寒武世地层上下界限的标准,实际上将渔户村组排除于寒武系之外。因  相似文献   
16.
雀儿山岩体与高贡岩体之错位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地区雀儿山和高贡两岩体分别置于甘孜—邓柯断裂带两侧。经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成生时代和成因环境的对比研究,推断上述两岩体原属同一岩体,后经第四纪左旋位错分置两侧。据之作出该断裂带地震危险性推测,认为下世纪有可能出现地震高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入手,将青藏高原印支运动划分为早、中,晚三幕五期。详细介绍了印支运动各幕的地质证据、活动性质、分布范围、沉积建造特点,并对印度和华夏古大陆之间的特提斯海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地层,时限为拉丁期一晚三叠世诺利期,层序由下而上为杂谷脑组、侏倭组、瓦多组、两河口组、雅江组。在鲜水河断裂带局部出露的特殊建造,如年谷组、格底村组以及该断裂带北侧大面积分布的新都桥组等一起组成西康群的新层序。  相似文献   
19.
沙鲁里山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最佳场所之一。可划分四个冰期,第一冰期为大陆冰盖,第二、三期及现代冰川为山岳冰川;整体反映第四纪地壳不断抬升,气候不断变暖,冰川不断向高山退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四川境内扬子地台的基底可划分康滇运动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晋宁运动形成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地层为康定群,时代属太古代—早元古代。褶皱基底优地槽型地层有恰斯群、盐边群、黄水河群、盐井群、碧口群、火地垭群;冒地槽型地层有会理群、峨边群、登相营群以及板溪群。除板溪群、盐井群时代为晚元古代外,其余均为中元古代。组成结晶基底的变质地体,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属多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组成褶皱基底的变质地体,属单相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