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通过3个对比反应柱研究了厌氧渗滤液循环中垃圾的破碎和压实对垃圾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填埋垃圾量和渗滤液循环量相同的条件下,经过60d的厌氧渗滤液循环,对比垃圾柱的出水CODcr浓度为1333.2mg/L,而破碎垃圾柱和压实垃圾柱出水的CODcr浓度分别为582.4mg/L和2112.4mg/L。在厌氧渗滤液循环中,对垃圾进行破碎处理能够加速垃圾的降解,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危害;而对垃圾填埋体的压实不利于垃圾的降解,从而增加了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活性TiO2的制备与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和动态(柱)吸附实验,探讨了活性TiO2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时活性TiO2的投加量、处理时间、酸度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中,在50 mL,F-浓度为10 mg/L的地下水样中,加入0.3 g活性TiO2,处理15 min,F-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处理前后水样的pH值不变。在动态实验中,0.3 g的活性TiO2和120 g砾石可使150 mL水样的除氟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均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3.
提出了适用于孔隙承压水水源地的BP-遗传元胞自动机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来源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方法框架。把每个水源地作为一个元胞,每个水源地的下一时刻的状态由其本身、周围水源地上一时刻的状态和下一时刻的行为及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并用该方法进行了多水源地水位并行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在地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污染趋势、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源荷载风险、地下水污染危害性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组件开发技术,与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相结合,采用VB.NET+Arc GIS和Engine+Access集成的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模式,开发可脱离GIS平台独立运行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系统可分别进行研究区域的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含水层固有脆弱性评价、污染源荷载风险计算、污染风险评价、污染预警分析。对典型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警度进行识别,对即将可能出现的警情进行预报,并依据警度划分了防护治理区、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25.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粒子,粒径约为50 nm,主要成分为ɑ-Fe。实验研究了纳米铁还原高浓度硝基苯的效果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自制的纳米铁具有很高的活性,短时间内能将高浓度硝基苯彻底还原,效果远优于普通铁粉。当摩尔比满足n纳米铁∶n硝基苯=4∶1时,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159 3 h-1和4.351 2 h。整个实验过程中,ρ(DO)在0.5 mg/L以下,pH值约为9.0,体系呈弱碱性的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纳米铁反应后的产物为Fe6(OH)12CO3和MgFe3O4,且以Fe6(OH)12CO3为主。纳米铁反应后较以前比粒径变化不大,分散性较好,但表面被严重腐蚀。  相似文献   
26.
选用细砂、粉砂、粘土和土壤为材料,通过4个系列的静态实验来研究不同岩性的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地中pH、NO3-N、NH4-N、有机质及生物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4种介质的pH而言,细砂>粉砂>粘土>土壤;对于NH4-N、有机质和生物活性而言,均为土壤>粘土>粉砂>细砂;而对于NO3-N而言,实验初期是土壤>粘土>粉砂>细砂,中期是细砂>粉砂>粘土>土壤,末期是土壤>细砂>粉砂>粘土。同时,综合4种介质中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在模拟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场地中pH与有机质有很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49;有机质与生物活性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40;NH4-N与生物活性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7。  相似文献   
27.
28.
黏性土包气带中流体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黏土模拟低渗透包气带环境,探究了混溶流体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溶流体在横向和垂向的最大迁移距离与流体泄漏量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y=axb。随着流体注入体积的增加,横向和垂向迁移距离不断增大,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文章提出以横纵比作为反映流体在包气带中迁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横纵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分为两个阶段:流体注入体积为0~3 046 m L时,横纵比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横纵比大于1。此阶段流体以横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呈扁平状椭圆;当流体注入体积大于3 046 m L,横纵比逐渐减小到1以下并持续减小。此阶段流体以垂向发育为主,污染羽剖面逐渐转变为竖直长条状椭圆。  相似文献   
29.
弥散度及其在地下水污染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粘性土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鉴于垃圾填埋场常用天然粘性土衬里存在防渗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复合土(石灰 粘性土 膨润土)作为改性村里,并以垃圾浸泡液作为渗透液进行了改性衬里和天然粘性土衬里室内土柱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粘性土衬里,改性后衬里的渗透系数由lO^-8~lO^-7cm/s之间降低到lO^-9~lO-8cm/s之间,对垃圾浸泡液中的COD、三氮及铁离子的平均衰减百分比,分别由75.9l%升高到84.42%、91.3l%升高到94.06%、93.05%升高到94.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