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9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隐伏矿床(体)空间位置、形态和矿化强度的预测是经济地质学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在新疆东天山白石泉基性-超基性岩型隐伏铜镍矿预测与找矿研究过程,尝试性引入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与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并结合常规的高精度重力、磁法和激电,开展隐伏含矿岩体(铜镍矿)空间分布位置、形态和矿化强度的联合探查与定位预测。基本查明了白石泉杂岩体的深部产状与形态结构,发现了5个隐伏低阻异常区。对其中两个低阻异常区的钻探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是准确的,在异常YC-II位置发现了厚28m的铜镍矿体。  相似文献   
72.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作为新识别的稀有金属成矿区带,已发现以Be-Nb-Ta(Sn-W)组合为主矿化且已形成大型矿床,如错那洞,但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处伟晶岩见到锂辉石,尚未发现工业锂矿床。因此,有必要剖析该区伟晶岩成矿(尤其Be同Li的对比)特点、条件及可能潜力,并与国内其他稀有金属矿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喜马拉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锂矿的发现。该区伟晶岩母体淡色花岗岩与华南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类似,显示高的分异程度但较窄的演化区间,并且熔体具有高的Li浓度。在印亚大陆碰撞带复杂的构造-变质-深熔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尤其新喜马拉雅期巨量的岩浆可为伟晶岩的形成、远距离迁移分异及成矿提供有利的热和物质基础。基于含Li伟晶岩形成于"远"母体、"高"海拔的特点,提出区域构造层位的上部或更高海拔地区以及淡色花岗岩岩体外侧远端的围岩内将可能是含锂伟晶岩的就位空间与找矿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73.
赵俊兴  申赵军  李良  王峻  王峰  曹志松 《岩石学报》2011,27(8):2318-2326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将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划分出4个长期、2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整个盆地在延长期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史表现为:LSC1构造初始沉降、湖泊形成:LSC2湖盆快速坳陷,晚期湖泊进入鼎盛期;进入LSC3,盆地周缘构造趋于稳定、盆地开始填平补齐期,湖泊开始充填淤浅; LSC4期河流沉积作用增强,盆地进入超补偿沉积阶段,湖泊被淤塞并进入残余湖泊沉积期。提出并定义了层序结构动力学概念,认为层序结构动力学是在研究层序充填过程中由于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气候、沉积作用等因素控制影响层序结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基础上,根据一个基准面变化周期中所形成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将层序结构划分出5种基本层序结构单元类型,即A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等5种。针对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沉积体系单元具体分析了层序充填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层序结构发育类型及充填过程,探讨了大型内陆拗陷盆地层序结构动力学特征。首次提出了"层序结构分布律",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大型内陆拗陷湖盆层序结构分布模式,认为在没有重大构造事件、突发沉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相邻的层序结构类型才能相互重叠地分布。  相似文献   
74.
西藏沙让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系冈底斯多金属成矿带首例斑岩型钼矿床,产于印亚大陆碰撞带的主碰撞期.本文分析了其蚀变和矿化特征,指出沙让钼矿床蚀变类型包括钾硅酸盐化(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绢英岩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粘土化(高岭土化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矿化类型主要以脉状矿化、网脉状矿化和...  相似文献   
75.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一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录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性剖面和地球物理资料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可识别出的层序界面有古暴露剥蚀面、不整合界面、河流回春作用面、冲刷侵蚀面、岩性与岩相转换面、上超面、最大湖泛面。在详细讨论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成因划分为:构造运动造山侵蚀不整合界面、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暴露不整合界面、冲刷侵蚀不整合界面、最大湖泛沉积界面5种类型。  相似文献   
77.
78.
冈底斯岩基位于西藏南部拉萨地块的南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冈底斯岩基向西延伸与科希斯坦-拉达克岩基相连,向东延伸为察隅-滇西-缅甸岩基,整体延伸达3000 km以上.该岩基的主要岩石组合包括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  相似文献   
79.
尼木矿集区位于中新世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中段,由白容矿区、白容西矿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冲江斑岩铜钼矿床、厅宫斑岩铜钼矿床组成。前人对其内的岗讲、冲江、厅宫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学研究,然而对白容和白容西新区的研究还鲜有涉及。白容-白容西矿区为白容矿区和白容西矿区的统称,由于矿区内矿化分散、岩浆岩类型复杂,无明显中心式蚀变分带、无典型的成矿斑岩体,"白容-白容西矿区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在哪里"成为了制约生产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最大问题。本文就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基于详细的地表观察、钻孔岩芯编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白容-白容西矿区属于同一个斑岩系统;(2)矿区岩浆侵位序列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英安斑岩、煌斑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有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 9±0. 2Ma和13. 8±0. 2Ma,英安斑岩和煌斑岩破坏矿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 6±0. 4Ma和11. 1±0. 2Ma,矿体的单点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在13. 35±0. 19Ma至13. 82±0. 20Ma之间;(3)岩浆-热液-矿化中心在白容-白容西矿区中部区域,尚未被钻孔控制;(4)当前的钻探工程仅揭露了斑岩系统的顶部,钻孔中主要揭露的是泥化带,但少量深部钻孔中揭示的高温脉系,暗示着蚀变和矿化"有根"并且往深部延伸。综上所述,白容-白容西是一个完整的斑岩系统的顶部,有着清晰的岩浆-热液-矿化中心,深部有着巨大潜力。从而为寻找岩浆-热液-矿化中心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进一步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宏观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矿化为铜-金组合。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矿物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很少,矿区内还发育丰富的石膏脉,说明母岩浆是高氧化性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高温阶段气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普遍共存,中高温阶段液相和气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沸腾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00°C)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Cu、Au、S元素的岩浆流体。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系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增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