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南岛沙老岸礁区滨珊瑚氧、碳同位素对气候的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海南岛沙老岸礁中正在连续生长的澄黄滨珊瑚骨骼进行氧,碳同位素的测定,对9年生长的珊瑚骨骼依次分析了352个样品,平均每旬有1-2个控制样品,以此来分析珊瑚生长期间的气候变化。首先分析出每年雨季和旱季的差别,得到雨季和旱季曲线的特征,并得出雨季在每年夏季,旱季在每年的秋冬季,表明海南岛礁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同时将珊瑚骨骼的氧同位素分析数值与相关记录的气温资料做比较,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97和0.79,并得出以氧同位素分析数值求气温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以果松盆地果松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标准剖面安山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分析,旨在确定其形成时代。样品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比值在0.48~2.77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原定中晚侏罗世的果松组火山岩形成于130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0±2 Ma,MSWD=0.48)或12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9±2 Ma,MSWD=0.14),应划归为早白垩世。根据果松盆地中生界岩石组合特点,结合新获得的火山岩测年数据和生物化石种群特征,重新厘定果松盆地中生代地层序列,进而讨论了果松盆地与邻区白垩纪地层单元的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古界潜山油气藏及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包括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角砾岩油气藏及玄武岩油气藏。在综合研究曙光—雷家地区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优越的地质条件,如多期的构造运动、复杂的构造背景、充足的油源条件、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和畅通、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等。基于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动力学特征,确定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属于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属于它源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隐蔽油气藏具有匹配良好的生烃、储层、盖层、圈闭、运移、聚集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平洋西缘分布着一系列边缘海盆,这些边缘海盆形态各异,构造多变,是地球上独特的构造-地貌单元,通过分析边缘海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并从地幔运动引起的地质作用出发,提出西太平洋边缘海盆是由地幔向东的蠕散和流动促使地壳拉张,变薄和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15.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中广泛发育湖相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滨浅湖环境中,垂向上与泥岩、油页岩及生物灰岩共生。通过对雷家地区沙四段白云岩沉积学理论上的成因分析,认为白云岩主要属于成岩埋藏白云岩和准同生白云岩,且古气候条件和海侵作用为湖相白云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八家子铅锌矿床中矿石矿物的物相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锰在闪锌矿中与锌呈类质同象状态。石英和黄铁矿的成矿温度的测定结果:炉沟矿段石英成矿温度为315℃,黄铁矿为334℃,Zn/Mn比值约为10;古洞沟矿段石英为273℃,黄铁矿为282℃,Zn/Mn比值约为16;冰沟矿段石英为156℃,黄铁矿为160℃,Zn/Mn比值约为21。不同矿段中锰在闪锌矿中类质同相能力随成矿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7.
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地球深部地幔流动引起的地质作用出发,结合裂谷的发展演化规律,认为地幔向东(或南东)的蠕散和流动促使亚洲大陆边缘地壳拉伸、变薄以致破裂,由大陆裂谷发展至弧后裂谷,形成西太平洋边缘海盆。最后提出边缘海盆发展演化的4个阶段,即:新生阶段(郯庐裂谷系)、幼年阶段(冲绳海槽)、青壮年阶段(日本海)和成熟阶段(南海)。  相似文献   
18.
铬矿床的产出专属于幔源超Mg-Fe岩浆Si-O系统。岩浆贫Al,Al的含量仅为Si-O系统的0.1%左右,不可能出现铝硅酸盐类矿物。而在经过热液改造的铬矿体中,绿泥石类矿物常见于矿石中,并与造矿矿物铬尖晶石紧密共生。这类绿泥石矿物,肉眼和单偏光镜下与蛇纹石无异,难以鉴别。笔者对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