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勘探发现和成果,形成了针对深水海域的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西部复杂山地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宽线地震勘探技术、高原地震调查技术、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针对火山岩覆盖区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应用于复杂山地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集成.本文介绍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所取得的这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成果.提出了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112.
对云南元阳县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矿脉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大量的矿脉是叠加成矿的产物,空间上具有并置、侧列(现)、再现等复杂关系,成矿可分石英.黄铁矿(主要形成金矿化)和石英.方铅矿(主要形成铜铅银矿化,并叠加有金矿化)两个阶段共7个亚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个体小,数量多。杂乱分布为特征,以二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65℃~393℃,平均258℃;流体密度为0.648—0.7984g/cm^3,盐度变化为13,72%~18.96%NaCleqv,平均17.13%NaCleqv,捕获压力为64MPa左右。流体为含CO2的NaCl-H2O体系,在成分上相对富集Na^+、Cl^-、CH4和N2、NO3^-等组分,从早到晚,具有Na^+、Ca^2+、SO4^2-略有升高,而K^+有所降低的趋势。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大小混杂,杂乱分布或呈线性排列,以CO2包裹体为主,并有二相气液和少量单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77℃~372℃,平均284℃,流体密度为0,7413~O.9518g/cm^3,盐度变化为10.86%~21.26%NaCleqv,平均14.16%NaCleqv,捕获压力为60MPa左右。流体属为NaCl-H2O-CO2体系,在成分上以相对富集Na^+、K^+、SO4^2-为特征,部分脉体的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a^2+、Mg^2+等离子。矿区不同(亚)阶段矿石氧同位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65‰~6.0‰),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120%~-40‰),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H、O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较小,以岩浆源为主,而石英.方铅矿阶段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表明有新的流体加入,但也以深源流体为主;石英-方铅矿阶段一个铁白云石的δ^13C值为-4.81%o,而石英.黄铁矿阶段晚期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2.79‰~-4.34‰,平均-3.75‰。不同矿脉黄铁矿、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0.3‰-4.4‰,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0.3‰~4.4‰,石英-方铅矿阶段为0.5~4.3‰,总体上与深源(地幔)碳、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大坪金多金属矿床为源于深部的多源成矿热液在同一容矿空间充填的结果,叠加成矿作用与区内长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薄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3.
三种红层岩石常规三轴压缩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MTS815Teststar程控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川东地区一红层边坡中的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围压为03MPa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建立了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前弹性模量以及峰值强度后的弹性模量和围压的关系。将低围压下红层的全应力-应变曲线概化成5个阶段,分别为压密段、弹性段、屈服段、应变软化段和塑性流动阶段。试验结果得出,红层弹性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提高且变化明显,砂岩和粉砂岩在此围压内为脆性破坏,泥岩为塑性破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4.
一次春季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3月30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强冷空气入侵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的发展,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的形成;强有力的中尺度抬升系统和强垂直风切变直接导致强对流的发生,并使强对流长时间维持。在强风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A)观测到高悬的强回波、风暴中低层强入流、风暴顶强辐散及冰雹云三体散射所产生的钉状回波(TBSS)等特征。雷达资料分析表明:TBSS的强度随着上升气流的强弱及冰雹的降落发生变化;即使无中气旋,持久稳定的风暴相对入流和风暴顶强辐散也能使强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辐散减弱,标志着入流减弱,伴随着强回波核下降,风暴进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115.
山东省冬夏季气温异常的季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山东省80个代表站1961~2003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和同期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季风背景下冬、夏季气温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周期特征及变温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东亚冬、夏季风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气温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夏季无明显增温趋势;2~6年的周期振荡在不同时期通过了0.05信度检验,小波分析2004年夏季气温不会偏高推断得到证实。冬、夏季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季风与气温关系密切,即强(弱)冬季风山东易冷(暖)冬;强(弱)夏季风,易暖(冷)夏。冬季风比夏季风对同期气温作用更显著。季风的隔季相关性质对气温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对白斑综合症多发的虾蟹混养塘内三疣梭子蟹体内病毒含量进行定量跟踪检测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显微镜及病理切片,对室内经口服、注射两种回感模式处理已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濒死三疣梭子蟹体内病毒含量进行实验验证,并观察其体内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受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的三疣梭子蟹存活与死亡取决于蟹体内病毒含量,当病毒含量≥109拷贝/ml时均进入濒死或死亡阶段,其主要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7.
利用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8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近35年无特大暴雨发生,降水发生频率随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频率与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日降水除小雨外,其他强度降水发生次数均呈增加趋势,最多发生在7月,大暴雨的降水强度除沂源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暴雨降水强度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呈增加趋势,除大暴雨外,其他不同强度降水年均发生次数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第二特征向量上存在差异;持续2日降水除暴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强度降水均呈减少趋势,暴雨的降水强度除中西部平原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大雨和小雨最多出现在8月,暴雨和中雨出现在7月,暴雨中北部平原最多,大雨东部平原最多,中雨、小雨山区最多;持续3日中雨和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增加趋势,最多出现在8月,山区最多;持续4日、5日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减少趋势,最多分别出现在8月、9月,空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18.
燕山地区长城纪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燕山地区东部的滦县等地,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一套百余米厚的陆源粗碎屑沉积。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将其与蓟县地区长城系近底部的陆相沉积地层对比,认为属于常州沟组。1980年,钱祥麟等经过系统的研究,提出这套地层为晚长城纪大红峪期的超覆沉积。此后,这套粗碎屑沉积的性质及其与盆地整体沉积环境系统的关系。一直未能确定。近年来,笔者为此进行了初步的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这套粗碎屑沉积与其上的碳酸盐沉积构成了较为典型的Gilbert型扇三角洲沉积相。该扇三角洲沉积的确立,为燕山地区中一晚元古代坳拉槽南东缘盆地界线的限定以及早期盆地拉张过程中的沉积充填方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更有效地识别沉积相和重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我们在野外工作中,除了详细观察描述和解释沉积构造和其它成因标志外,还侧重研究了各类沉积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内外沉积构成。利用陡坎或沟谷切割的自然断面测绘详细沉积断面图。在断面图上划分成因地层单位,研究各成因地层单位的沉积构成及含煤性,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山东省地震局布设的流动地震台站和区域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2020年济南ML4.4地震序列资料,通过横波窗内的近震S波分裂计算,获取了各台站上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结果,对上地壳变形特征以及S波分裂参数(快S波偏振方向和慢S波时间延迟)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地壳各向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分区特征,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发震断层东侧的台站LJIN和L3704只有一个快S波优势偏振方向NW向,其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断裂结构;发震断层西侧的L3705台,以及震源区外的FEIC和PYI台主要表现为NE向,反映出区域应力场控制的上地壳各向异性;而靠近长清断裂带的L3706和CHQ台,表现出两个近于垂直的快S波偏振方向,反映了不同射线路径上S波分裂的不同特征.震源区内台站的慢S波时间延迟平均值大于震源区外各台站,表明济南ML4.4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的应力积累水平高于周边地区.震源区内CHQ台的慢S波时间延迟在主震前较低,在主震后迅速增大,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小并趋于恢复到震前水平,反映了济南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