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两侧无论是降水还是温度,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其变化趋势都存在着明显差异,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从海岸向内陆近500 km断面上表面积累速率的分布截然不同,同时,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的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 (又简称δ-温度梯度) 差别也很大,另外,反映水汽输送强度的海盐离子浓度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证据表明,Lambert冰川谷地可能是东南极洲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局地环流 (顺时针的气旋活动) 导致不同的水汽来源,再加上局部地形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32.
本文从煤矿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灰色权重关联分析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影响陈家山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煤的灰分和煤层的埋藏条件是影响该矿瓦斯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3.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型,且基本与全球经向环流相配合,其中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通量形势较复杂,南半球通量交换的空间变化较均匀,北半球有多峰结构的空间变化,东亚在全球的CTF中有重要作用。(2)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顶纬向平均向上的净通量极值分别在5°S为0.873×10-4kg.m-2.s-1和10°N为0.155×10-3kg.m-2.s-1;极地对流层顶向上和向下的通量极值对应在62.5°S为0.510×10-3kg.m-2.s-1,75°S是-0.365×10-3kg.m-2.s-1,55°N为0.257×10-3kg.m-2.s-1,75°N是-0.234×10-3kg.m-2.s-1,两极向上的通量极值在87.5°S为0.355×10-3kg.m-2.s-1,90°N为0.300×10-3kg.m-2.s-1;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净通量极值在35°S是-0.416×10-3kg.m-2.s-1,35°N为-0.333×10-3kg.m-2.s-1。(3)全球的净通量变化出现非对称性的季节波动,南半球和北半球净通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全球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域的半球年平均质量交换量为-3.55×108Tg.a-1。(4)全球平均的CTF有显著的QBO特征,南北半球的年代际变化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现了质量通量振幅的异常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534.
第一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Climate and Cryosphere, CliC)学术会议(The First Asia CliC Symposium)2006年4月20-22日在日本横滨市举行,会议由WCRP/CliC、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联合举办、日  相似文献   
535.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石墨矿近年来取得重大找矿进展,新发现以地果为代表的3处大型石墨矿床,然而地果石墨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该成矿带内石墨矿找矿潜力的评价.对地果石墨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锆石U-Pb测年、碳同位素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矿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39.1±1.8 Ma,其捕获锆石的年龄集中于早石炭世(347~326 Ma);碳同位素δ13C值揭示石墨中的碳为有机成因.地果石墨矿床主要受控于含碳地层与中三叠世岩浆的侵入活动,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混染型和接触变质型共生的复合类型;含矿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限近似代表了石墨矿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表明,类乌齐-左贡成矿带具有较好的石墨矿找矿潜力,中三叠世侵入岩与卡贡组含碳地层的交接部位是取得石墨矿找矿突破的关键地段.   相似文献   
536.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 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 ℃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Polar WRF) 3.8.1模式, 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对比验证, 模拟效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 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区域的高压加强, 其高压脊开始向南极内陆延伸, 导致Dome A地区气压升高, 使得该地区天气晴好, 云量极低, 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奠定基础; 同时, 南极中心冷涡加强, 长时间的冷平流和稳定的逆温层为Dome A地区提供了足够的降温条件, 并且加强了夜间辐射降温效应, 稳定的垂直场、 极低的向下长波辐射使得Dome A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537.
利用黔西南州册亨、贞丰、望谟等3个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降水资料,对龙滩电站水库望谟、贞丰、册亨淹没区进行30 a气候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来淹没区降水20世纪70年代为上升阶段,80年代为下降阶段,90年代又为上升阶段,淹没区降水起伏较大,但总体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538.
35000 aBP以来四川洪雅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古气候参数方法对四川洪雅GMH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结合定年数据,分析出本区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并与我国南方石笋记录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从大约35670 aBP以来,四川洪雅地区总体经历了暖湿—温润—凉干—温润—冷干—温湿—凉润—暖湿—温润的气候变化过程,其间多有反复;GMH剖面孢粉记录与我国南方石笋记录在古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上基本一致,对H3、H2、H1、YD等气候事件反映明显;E带(21100-17000 aBP)对应的降温减湿期较石笋记录提前出现与研究区位于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山前台地的地貌特征有关;对比发现I带中的温干气候期(约2150aBP前后)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539.
对比分析2005~2008年五种再分析资料和东南极地区气象站实测的日平均2 m气温,结果表明:五种再分析资料都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年均方根误差为3.4~6.9℃.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NCEP-1,NCEP-2和20CRv2呈现冷偏差(分别为2.5,1.4和1.5℃),ERA Interim和JCDAS呈现暖偏差(分别为1.7和2.0℃).五种再分析气温通常在(南半球)春季适用性强,冬、秋季适用性差;在海拔2800 m高原内陆EAGLE地区适用性最强,在东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地区适用性最差.ERA Interim适用性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可能源于其4D同化体系;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适用性最差,因为其同化体系更多地受控于有限的观测资料,20CRv2同化数据更少,仅仅同化了表面气压观测资料.虽然再分析气温具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但是,仍然不失为南极地区气候研究的有效工具.在南极,尤其是在广袤的南极内陆地区,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实地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40.
在皖南美丽的齐云山上。有这样一位单亲母亲。丈夫早年去世后,为了抚育3个孩子。她做起了连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她每天都挑着100多斤重的货物。无论风雨、不计寒暑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