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126篇 |
地球物理 | 95篇 |
地质学 | 288篇 |
海洋学 | 137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1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沉积物和上伏水的样品是在华盛顿州的三个航次和墨西哥西北海岸的两个航次中采集的。墨西哥边缘150~160m水深有一个明显的缺氧带。其溶解氘的浓度太低了,用常规方法检验不出来。相反,华盛顿边缘较低的缺氧带的氧浓度在800m降至20μm0l。海岸带彩色... 相似文献
82.
构造和岩浆事件、岩浆供应、轴部岩浆房性质以及热液循环影响了中速和快速扩张的地壳增生。在快速和超高速扩张中心———例如在地壳岩浆房和活跃的热液循环中发现有地震反射的东太平洋海隆,其热液循环引起的地壳岩浆体的冷却和结晶会影响地壳的地震结构。热液流体的地球... 相似文献
83.
沙漠化是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内蒙古乌审旗为研究区,在多种空间数据基础上,基于等级理论,使用多水平统计模型构建了从局地到区域的模型,揭示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与该地区沙漠化的关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表明该地区1977—2007年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减缓并逆转;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表明,多尺度的驱动因素可以解释该地区近30年的沙漠化变化,特别是政策因素对该地区沙漠化逆转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乌审旗及类似地区沙漠化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针对常规生物标志物参数在成熟演化阶段时就已达到了平衡值,难以有效判识高熟原油成熟度的问题,本次工作利用色谱-质谱-质谱方法分析了克拉美丽地区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含量,探讨了金刚烷参数指标在克拉美丽地区高熟油气成熟度判识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金刚烷异构化指标能够较有效判别克拉美丽地区高、过成熟原油的成熟度,该区石炭系来源的原油成熟度Ro,Easy在1.8%~2.6%之间,五彩湾的原油成熟度低于克拉美丽气田的原油。滴南凸起滴水泉西断裂北侧的原油成熟度自东向西沿着DX21→DX10→DX18→DX27→DX14→DX17→DX171先增大后减小,在DX18井区成熟度最高,认为滴水泉凹陷和东道海子-五彩湾凹陷两大石炭系烃源灶热演化程度存在差异,并存在沟通两大有效烃源灶的断裂带,不同热演化程度生成的油气在沿断裂带向滴南凸起运聚过程中发生混源,造成原油成熟度呈现规律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5.
用北半球陆地上4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考察1985年1月6~7日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的20°N~30°N内,F2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北驼峰”最高,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或稍迟时间. 30°N ~50°N区域内,NmF2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10:00 LT. 更高纬度(50°N~62°N )台站上,中午前后NmF2出现双峰,傍晚有谷值,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在270°E经圈上,“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而且随纬度增大时,NmF2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在驼峰区的90°E~140°E内,各站NmF2无明显差别;但在中纬地区30°N~50°N内,中国西部上空NmF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且较为陡直,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86.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页岩层,其中龙马溪组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通过有机碳、热解、碳同位素、等温吸附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1.53%),有机质类型较好(Ⅰ型和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Ro为1.94%~2.42%),且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1.85m3/t)。页岩有机质特征是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三者共同决定了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含气量。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用随时间变化的对流模式,讨论了电导率日夜不均匀性对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及大尺度场向电流日变化形态的影响,以Senior-Blanc随时间变化的简单模式为基础,计入电导率日夜变化加以发展,对驱动势随时间变化为阶梯函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修正模式表明电导率日夜不均匀性对磁层-电离层弛豫过程产生影响,在不同地方时,二区场向电流发展状况不同,达到平衡时间也各异。在某些条件下,中午前后甚至可能达不到平衡。模式计算给出的电位及场向电流图象与观测基本特点相符。这说明S-B模式反映了电场耦合中的主要物理过程,也表明电离层电导率日夜变化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