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对稀疏/非规则采样或者低信噪比数据,射线束提取困难并伴随有假频产生,对叠加剖面和道集造成严重干扰.为了提升射线束偏移在稀疏和低信噪比地震数据采集中的成像效果,本文提出基于三角滤波的局部倾斜叠加波束形成偏移假频压制方法.射线束偏移首先将地震数据划分为超道集,经过部分NMO后转化为以射线束中心定义的共偏移距数据,倾斜叠加和反假频操作均在局部共中心点坐标上实现.时间域倾斜叠加是对地震数据的时移累加操作,三角低通滤波同样可以在时间域完成,在对地震数据进行因果和反因果积分后,亦为地震数据的时移累加.因此,三角低通滤波与倾斜叠加可在时间域结合同时完成,避免了频域滤波的正反傅里叶变换.本文在反假频公式中加入权重系数,用以对反假频的程度进行控制,达到分辨率和噪声压制的最佳折衷.以某海上三维实际数据为例,文中展示了反假频射线束形成对偏移叠加剖面和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中的噪声进行了有效压制.  相似文献   
492.
为分析道路低影响设施植草沟主要设计参数对地表径流调控作用的影响规律,应用一套耦合了水文和水动力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各设计参数对植草沟径流控制作用的调控效果,经验证模型模拟精度可满足研究要求。模拟结果表明:植草沟具有削减洪峰洪量、推迟峰现时间的作用。且溢流井位于入水口上游侧,横、纵坡坡度越缓时,植草沟径流控制效果越显著。溢流井位置改变时径流控制效果差值达2%~10%,峰值削减差异为13%~28%;横坡坡度从1/3~1/7变化时,径流控制率提高4%~13%,峰值削减效果提升6%~23%;纵坡坡度从0.5%~0.3%变化时,径流控制率提高7%~16%,峰值削减效果提升12%~29%。数值模拟得出各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可用于指导植草沟的规划设计,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3.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基岩面形状对重力式加筋挡土墙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基岩面形状设置为直线形和台阶形,直线情况下基岩与挡墙分别围成三角形和梯形,台阶则分为两级台阶和三级台阶,试验共进行4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剧烈的位置主要在土体顶部靠近挡墙的位置,近岩面处土体水平位移和沉降都比较小;在挡土墙底部基岩与挡墙之间应当有足够的水平距离才有利于土体的稳定;基岩与挡墙所围形状为三角形时对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最为不利,基岩与挡墙围成梯形或基岩为台阶形时对土体稳定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494.
本文根据陕西榆林地区古风成沙地层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了该区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第四纪以来,榆林地区的气候明显较东南部地区干冷。2.该区第四纪以来.气候经历了16个湿热——干冷变化周期.中更新世以来的14个变化周期与陕西洛川剖面所代表的气候变化周期几乎完全一致.3.该区气候发展变化的总趋势似乎是愈来愈干冷.  相似文献   
495.
由萨拉烏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烏素沙漠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萨拉乌苏河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区东南缘, 发源于陕北白子山北麓, 是无定河在内蒙巴图湾以上的上游河段(图1)。沿岸河湖相地层发育, 且含有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古人遗迹, 早为人们所举目。  相似文献   
496.
土壤风蚀预报研究述评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土壤风蚀是目前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土壤风蚀预报可以指导与检验各种土壤风蚀防治措施。论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土壤风蚀预报研究成果,综述了土壤风蚀预报研究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了代表性的土壤风蚀预报模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7.
自1993年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射电望远镜建成以来,除了不断完善VLBI观测系统外,还选择发展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单天线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其中基于常温接收机的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观测系统已经于1999年5~6月间建成。该系统建立在25m射电天线的18cm波段上,消色散采用了2×128×2.5MHz多通道滤波器和数字化器,并由PC机完成数据采集。同时进行的脉冲星工作还有92cm及其它波段的脉冲轮廓监测,对0329+54的多波段观测得到了它的频谱。在25m天线的1.3cm波段上建立了基于声表面波频谱仪和频率综合器的分子谱线观测系统,对水脉泽的观测已经发现了十几个可能的水脉泽源,观测结果正在认证当中。  相似文献   
498.
地球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科维奇理论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以下简称为“米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到达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造成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根本原因。详细回顾了米氏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以南极东方站过去42万年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资料为例,讨论了经典米氏理论中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99.
500.
海洋中碳及营养物自然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海洋生物化学环流模式(B- GCM) 模拟了工业化前碳及营养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模式考虑了海洋表面化学和一个简单的生物过程。模式的主要预报变量有总CO2 、碱度和磷酸盐。决定生物化学物质分布的三个参数的取值为: POC 通量的垂直廓线的指数a 取观测值0-858 、生物生产效率r = 2/ 年和下落比R= 0-06 。用B-GCM 模拟出的结果与GEOSECS观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