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本文对辽宁南票及内蒙古大青山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中火山事件沉飘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矿鉴定.差热、X光、电镜测试及微量、稀土元素定量分析,两剖面自下而上共划分出12期火山事件沉飘序列,包括了34~39层火山事件沉飘层.由于各层均具有特定的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为进一步查明华北板块北缘火山事件沉积的展布规律,并利用火山事件层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晋中冀西太原组中段火山事件层岩矿地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晋中冀西太原组中段普遍发育的一层火山事件层做了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化学、REE配分模式、REE七组分图解、微量元素蛛网图极好的共性特征及微量元素幂函数定律的应用,证明该火山事件层是同源同期岛弧型钙碱性火山喷发产物,并以该火山事件层作为标志层对晋中冀西太原组地层进行了大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大青山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中发现了9层以上火山事件层,主要由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各种凝灰质沉积岩组成。通过剖面层序分析和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比值研究,可将本区火山事件层划分为9个喷发旋回;根据火山事件层的分布,本区煤层可与山西大同同时代的煤层相对比;这一研究结果为大区域煤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根据本区的研究工作并与内蒙海槽火山活动资料相对照,本区火山碎屑物质来自内蒙海槽钙碱性岛弧型火山活动的观点得到证实,也为华北板块与古亚洲洋板块之间的封闭机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太原西山太原组东大窑海相层的岩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原西山系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标准剖面地点,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那琳在该区调查时,分别命名为太原组和山西组。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将山西组划入下二叠统,以其下部的“北岔沟砂岩”做为底界。然而,近二十年来大量钻孔资料证实,所谓“北岔沟砂岩”系河床相不稳定砂岩,相变极大,因此很多人主张当“北岔沟砂岩”缺失时,应以太原组顶部的东大窑海相层的顶面,做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分界,鉴于这一海相层比较稳定,已  相似文献   
15.
大同云岗矿区下侏罗统大同组顶部煤层附近的井下陷落柱中,充填有团块状、细脉状、网脉状白色粘土矿物。经物理光性研究、电镜、差热、X射线及红外光谱分析,确证其为特殊产状和成因的地开石。该地开石仅分布地下深300-400m处的井下陷落柱中,并与自生黄铁矿共生,按地热增温率估算,最高温度不超过15℃。显然,本区地开石是在常温还原环境下,在流经煤层的弱酸性地下水作用,由陷落柱中铝硅酸盐矿物,经过长期溶蚀分解而成。  相似文献   
16.
贾炳文 《地质论评》1980,26(3):225-232
一、本区紫斑泥岩的一般特征吕梁山中段交城-古交区,二叠纪地层十分发育,主要为一套陆相泥砂质沉积,由下统山西组陆相含煤建造逐渐过渡为上统石千峰组紫红色砂泥岩建造。总厚550余米。由交城水峪贯地区二叠纪地层简表(表1)可见,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沉积时,无论岩性特征、植物化石及含煤性均属典型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岩性中有机碳含量减少,几乎不含可采煤层,说明当时气候条件已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半潮湿性大陆气候,地层  相似文献   
17.
古地磁学是五十年代兴起的一门年轻学科,它是通过测定岩石剩余磁化强度来研究史前地质时期地磁场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在五、六十年代,海底条带状磁异常和视极移曲线,使古地磁为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根据,奠定了板块运动的理论基础。此后,古地磁学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并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