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篇 |
大气科学 | 109篇 |
地球物理 | 142篇 |
地质学 | 646篇 |
海洋学 | 49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从甲壳素出发,先制备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合成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在脱乙酰度为68.5%时聚合物的接枝率最大为250%,其最佳合成工艺为:m(壳聚糖):m(丙烯酰胺)=1:5,引发剂用量为体系质量分数的0.3%~0.4%,温度55~60℃,反应时间为2.5~3.0h。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硫氧镁水泥材料进行改性,使其试块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同时获得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为了对比外加剂对硫氧镁水泥试块抗水性能的影响,试块水养护和空气养护同时进行,并测试3 d、7 d、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试块空气养护28 d后转置入水中养护,取得水对硫氧镁水泥的软化影响(K)。对龄期为28 d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外加剂能够有效提高硫氧镁水泥材料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同时对提高材料抗水性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退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石羊河流域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系统退化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对石羊河流域近代地表水资源开发及其绿洲变迁,近年来流域用水量分配,降水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流域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水质的变化等因素多年来观测研究,认为:降水量对天然植被的生长没有大的作用;由于人口的增加,流域地表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开发过度,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流域生态系统退化。流域经济因素促进社会因素的变化,社会因素的变化导致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经济、自然诸因素相互作用,通过水资源的变化驱动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红旗岭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及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北侧.区内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1、7号超镁铁岩体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体.含矿岩体分相明显,各类岩石均具堆积结构.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赋存于超镁铁岩体底部橄榄辉岩相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7号岩体形成以流动分异为主,1号岩体为重力分异;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质,块状矿石系压滤作用产物,后续岩浆的补给和混合补充了成矿物质,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制约,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15.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了二十余个凝析气田,包括库车坳陷的陆相油气来源的凝析气田和台盆区海相烃源岩来源的凝析气田;储层有碎屑岩,也有碳酸盐岩;时代自奥陶系至新生代均有分布。这些凝析气田的气油比分布在600~19900m3/m3,凝析油含量40~750g/m3;储层温度在78~155℃;地层压力在37~111MPa。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可以分为原生凝析气藏和次生凝析气藏。其中,以库车坳陷迪那2凝析气田为代表的煤系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为1.2%~2.0%),即凝析油和湿气生成带所形成的原生腐植型凝析气藏或煤成型凝析气藏。次生凝析气藏包括两类:陆相油气来源的多期充注,晚期干气对早期油藏发生混合改造,形成了以牙哈为代表的陆相油气成因的次生凝析气藏;以海相油气来源,多期油气充注与晚期干气气侵,造成蒸发分馏,在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中烃体系分异、富化,发生反凝析作用,从而导致次生凝析气藏的形成。随着塔里木盆地勘探向深层转化,地层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烃类演化程度的升高,不同生烃阶段的烃体系混合也将更为普遍,次生凝析气藏也将更为普遍,因此,以海相油气来源的次生成因型凝析气藏将成为勘探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基于10′×10′空间分辨率运用GIS软件对中国植被分布地理配准数字化,提取获得196个优势植物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内插相关的气候因子,运用分位数函数计算获得各个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阈值; 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气候群组(BAGs)的分类方法,对196个优势植物气候因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中国植被的地理分布特征,最后划分出29个BAG组,包括13个乔木组(6个常绿阔叶和2个落叶阔叶群组,4个常绿针叶和1个落叶针叶群组)、10个灌木组(5个常绿灌木和5个落叶灌木群组)和6个草本组。本研究的BAGs划分是建立在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定量气候因子阈值的基础上,因此,通过计算获得BAGs气候阈值(包括每日温度变化幅度、地表霜冻频率、月均温度、月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5℃年积温等),运用生物圈碳循环CARAIB模型,模拟出中国19个生物群区的现代潜在分布。模拟结果较好地表达了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尤其较详细地展示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原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地理分布格局,但由于东北地区、西部草原以及热带原生植被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使得模拟结果比该地区的原生植被地理分布的实际面积偏大。总体而言,本研究获得的29个生物气候群组对模拟现代生物群区分布提供了理想的分类依据,其气候阈值也是进行过去和未来生物群区模拟的重要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117.
常用的双极性同步采样方法对瞬变电磁系统的观测噪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噪声抑制能力仍显不足.本文在双极性同步采样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瞬变电磁系统的噪声抑制能力,即:通过对取样道加高斯窗函数的方式,赋予取样道内各采样点合适的累加权重,提升系统对取样道内高频噪声的抑制能力;使用高斯窗函数与梳状滤波器构造复合窗函数,通过对包含所有叠加周期的完整观测序列加复合窗函数的形式优化各周期的叠加权重,提升系统对实际工频噪声的抑制能力.对优化前后不同采样函数的谱特性及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传统双极性同步采样方法具有更强的噪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118.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性;灌木、草本中白刺、沙拐枣、柽柳呈低代表性,蒿、藜、麻黄呈超代表性,蔷薇科金露梅、银露梅在自身为优势种的落叶灌丛群落中呈低代表性,在针阔叶林、灌丛草甸过渡带中呈适中代表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呈低代表性。A/C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数据组显示A/C值中位数值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区逐次降低,如草甸和草原为4.14,高山灌丛为2.93,荒漠草原为1.22,荒漠灌丛为0.13,荒漠戈壁为0.05。可见,A/C值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干湿程度,是环境干旱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9.
120.
火山活动与海侵影响下的典型湖相页岩有机质保存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油气生成和赋存的主要母体,是强还原环境水体的沉积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对水体环境影响明显,但BSR强度如何影响有机质的保存尚未得到关注。我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形成过程中常常伴随有火山活动或者海侵等事件,大量硫酸盐进入湖盆,改变水体的沉积环境,不同环境下BSR对黑色页岩有机质保存的影响明显不同。本次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页岩作为对象,同时与现代沉积物进行对比。研究表明,TOC与TS之间关系复杂,但细菌硫酸盐还原强度指数(SRI)与TOC呈现幂指数变化,且表现出两阶段变化的特征。当SRI大于1.375时,TOC整体偏低,指示了强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大量有机质;当SRI小于1.375时,TOC明显较高,指示了弱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质消耗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火山活动和海侵作用均向水体提供了大量硫酸盐,但对陆相湖盆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影响不同。火山活动影响的长7段页岩SRI普遍小于1.375,BSR对有机质消耗相对弱,页岩TOC高。而受海侵影响的青山口组一段底部和嫩江组一段底部页岩SR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