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3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4篇 |
大气科学 | 46篇 |
地球物理 | 128篇 |
地质学 | 670篇 |
海洋学 | 210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04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51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系统分析前人在沉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的前沿与发展方向。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包括盆地分类理论、成盆机制理论、变形定量分析理论和盆地充填过程理论。盆地分类理论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盆地分类方案,其发展趋势是基于资源与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分类和基于盆地演化的叠合盆地分类;成盆机制理论是定量模拟不同作用机制下(纯热机制、构造作用、负载作用)盆地沉降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其发展趋势是三维成盆动力学模拟;变形定量分析理论包括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临界楔理论和盐构造理论,其发展趋势是三维构造建模与三维定量变形分析;盆地充填过程理论主要开展不同构造成因盆地的充填过程对比与盆山过程的源-汇分析,其发展趋势是多元源-汇分析与定量化盆地分析。沉积盆地构造关键前沿技术包括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构造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和基于三维构造恢复的裂缝预测技术。构造物理模拟技术包括了基于工业CT扫描成像物理模拟技术:可以无损动态监测构造带内部变形演化过程,精确构建变形带三维空间展布形态;基于PIV的有限应变分析的物理模拟技术:可以定量分析变形的演化过程,直观展示应变分布特征,探讨构造应变动态分布规律;基于超重力离心机的构造物理模拟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尺度构造流变过程,探讨岩石圈浅层脆性变形与深层韧性流变之间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浙江平水铜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浙西北地区,是浙江省最大的铜矿床,前人研究表明其为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Chen 等, 2015)。平水铜矿体在新元古代形成之后,该地区经历了加里东的变质变形作用,在铜矿体的下盘普遍发育千糜岩带(韧性剪切带),本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千糜岩带与铜矿无关,但明确提出本区可能存在造山型金矿,继而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在平水铜矿布置了10个坑内钻孔,其中9个见矿,成功的在平水深部发现两层金矿体和一层铜矿体。金矿体严格的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金矿石有明显的宏观和微观韧性变形结构;矿石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少量的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和白云石。本文主要对平水金矿体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最终确定金矿体成因类型,为平水地区下一轮深边部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滩浅海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一直缺乏经济、有效的原位测试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滩浅海静力触探系统(CPtss),包括设有贯入装置与液压装置的主体设备和设有充气装置、真空发生装置以及系统控制装置的附属设备,其测试方法包括:主体设备由船拖至目标点位靠自重沉入海底,以液压贯入方式测试海床以下土体的强度,获得触探头强度测试参数。利用该系统在黄河水下三角州开展了现场试验测试,得到了海床土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及摩阻比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获得海床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对该海域的海床成层性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且具有海上连续走航测试的特点,在今后滩浅海工程地质勘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年产原油1.62亿吨,进口原油达7,000万吨.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我国原油需求量为2.8亿吨,其中进口1亿吨.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有更快的增长,以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8.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TD定标检测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海洋技术研究成功研制了一套CTD仪器的校准设备,本文介绍了设备的组成,性能,设计经过与SBE设备进行了比较,表明该设备达到了EOCECTD设备的校准要求,同时,该设备是海洋技术研究所开发自有的高度CTD剖面仪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9.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早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聚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剥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入,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入,在较局限的区域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入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昆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