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2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2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65篇 |
地球物理 | 147篇 |
地质学 | 722篇 |
海洋学 | 335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1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人工神经网络在多源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的策略,改变BP神经网络的主要缺点,提出对同一地区空间配准的Landsat TM3,TM4,TM5影像和航空SAR影像,一方面采用该种网络对两类影像分别进行分类,将其分类结果按提出的融合规则进行分类融合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另一方面采用该网络对两类影像进行融合分类,得到相应分类结果,比较这两者的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用于土地利用分类 相似文献
992.
从探地雷达GPR(Ground Penetrating Radar)在土壤污染探测中的应用、污染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的演化和土壤介电常数求取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开展的土壤污染探测研究.研究认为以土壤介电常数为纽带,采用适宜的方法从雷达回波信号求得介电常数,基于合理的土壤介电常数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可驯化建立介电常数和污染土壤多个参数之间联系,从而实现污染土壤中多种污染物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3.
多视点散乱点云配准及压缩改进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视点散乱点云数据,提出基于控制网的球靶标特征配准办法,并对配准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基于特征保留的优化压缩,最后得到完整简洁的点云模型。利用扫描仪、全站仪获取球靶标同名点坐标,并计算出每站6个转换参数,将所有数据转换到所需的控制网坐标系下;压缩算法利用点云分块技术提高散乱点邻域的搜索效率,并计算点法矢、曲率,根据精简准则保留特征点,最后以八叉树理论为基础,细化网格直至最小网格达到要求,保留最小网格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点,删除其他点,完成数据精简。试验结果表明,配准方法中控制网的采用能够实现坐标系的转换,球靶标的运用能明显提高配准模型的精度和效率,压缩算法实现了点云数据的特征保留。 相似文献
994.
知识的不断创新和投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5.
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为研究区,根据64个样点的实验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进行了选择,同时还利用GIS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对目前较为薄弱的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性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进而分析了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 受地下水影响,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土壤盐分含量整体较高,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异特征.在沿河流流向及垂直于河流流向方向上,各盐分要素在整体规律性变化基础上都存在局部性变异,且这种局部性变异在垂直于河流流向方向上比河流流向方向更显著;(2) 各盐分要素的变程为本研究今后合理布置采样点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黑河下游地区水文及生态研究提供了有关研究尺度的参考信息;(3) 研究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模拟也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了必要的土壤盐分信息,这对本区乃至整个黑河下游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植被作为干旱区敏感的环境要素, 能直观反映自然环境状况, 任何植被覆盖变化都可揭 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变迁。因此,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揭示干旱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 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干旱区黑河下游这一特殊地域及其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综述了植 被覆盖变化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土壤水盐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关系, 目的是全面分析与植被覆盖变化相关的各因素, 为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机理及进一步研究黑河下 游生态环境演变服务。最后总结了目前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 的解决策略, 为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黄河源玛曲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在黄河左岸第二级阶地前缘达尔琼东(DEQ-E)地点发现了两组漫滩相古洪水泛滥沉积层(OFD1和OFD2)。剖面厚448.5 cm,层次分明,未经人为扰动,沉积学特征显著。结合野外宏观特征与室内磁化率和粒度指标分析结果,确定这两组OFD(245.0~448.5 cm)为典型的黄河大洪水溢出河槽形成的泛滥沉积物,共记录了两期11次古洪水事件。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了这些古洪水事件的发生时段以及OFD1上部(270.0~330.5 cm)冻融褶皱现象的发育年代。这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4900±1010~12800±1130 a和11060±880~9820±390 a,在时间坐标上分别对应于末次冰消期中的Bølling-Allerød暖期和早全新世气候逐渐转暖阶段。由于青藏高原冰川对气温变化响应敏感,在Bølling-Allerød暖期和早全新世气候逐渐转暖的大背景下,此时黄河源区发育的大规模冰川积雪会加速消融,抑或叠加区域暴雨的影响,进而导致了该河段大洪水事件的频发。另外,根据沉积地层的先后顺序及其发育特征,确定OFD1上部冻融褶皱发育年代为12500~11500 a,在时间坐标上与末次冰消期中的新仙女木寒冷事件(YD)对应。由于此时青藏高原整体以急剧降温为特征,使得该研究河段的沉积地层受到显著的冻融作用,进而形成了典型的冻融褶皱/冻融泥流等冰缘地貌类型。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黄河源流域水文系统和地貌发育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998.
二维Delaunay三角网局部更新:点插入与点删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二维Delaunay三角网的局部更新在地学分析、道路CAD、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点插入和点删除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该文针对原有逐点插入法和凸耳权值点删除算法存在的不足,利用动态包围三角形和特征三角形分别对其进行改进,在设计的具有拓扑关系Delaunay的三角网数据结构基础上,实现Delaunay三角网的快速局部更新,且使之满足Delaunay特性。最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位于中蒙边境附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哈拉图庙镍矿区通过预查、普查、详查工作的研究,对矿区元素富集特征、赋矿层位、控矿因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有了很好地认识。镍矿体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晚期的基性~超基性岩(∑42)体内,矿体总体走向NE70°,倾向NNW340°,倾角62°~58°。含矿矿石及围岩均为辉长岩、辉绿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等,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矿体边界。根据矿石结构、围岩特征及成矿元素赋存特征等分析,认为哈拉图庙镍矿床属于岩浆熔离-热液交代型镍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