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71.
松辽盆地中二叠统哲斯组发育一套暗色泥岩、灰色砂砾岩与灰岩沉积组合,灰岩中产海相腕足类和双壳类化石。由于受钻井进尺和取心资料限制,前人对盆地覆盖区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研究较少。对采自松辽盆地杜101井、杜103井剖面哲斯组的白云质灰岩进行了系统的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首次获取了盆地覆盖区中二叠统灰岩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测试结果显示碳同位素δ13CPDB值一般>0(均值为1.68‰),氧同位素δ18OPDB值全部<-15‰(均值为-19.98‰),碳、氧稳定同位素关系图解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灰岩同位素改造作用明显。稀土元素(REE+Y)总量为56.88×10-6~143.72×10-6,均值为108.92×10-6,PAAS标准化后显示具有轻稀土相对于中稀土和重稀土亏损、δEu(均值0.94,最大值1.57)负异常、δCe(均值0.87,最大值1.06)普遍负异常和相对高的Y/Ho均值(均值34.59)等特点,与正常海相具有大体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微量元素Ba(均值281.55×10-6)、Zn(均值71.91×10-6)、Y(均值17.44×10-6)、Zr(均值117.75×10-6)和Rb(均值66.84×10-6)等元素含量整体较高,Sr/Ba(均值2.91)、Th/U(均值2.75)、V/Cr(均值1.45)和V/(V+Ni)(均值0.66)等比值适中,指示研究区哲斯组沉积时期主体为一种频繁受陆源碎屑混染作用影响的碳酸盐台地或滨海岸环境。  相似文献   
872.
全球海底峡谷成因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峡谷广泛发育于全球大陆边缘,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于大陆边缘的凹槽,是海陆边界处最为显著的地貌之一。海底峡谷是陆缘碎屑物质由陆至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区域源—汇体系、海平面升降、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底油气资源形成与储集的重要区域,是国内外在海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海底峡谷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划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底峡谷研究的关键成果,其次概述了两大世界典型峡谷区南海北部海底峡谷区和蒙特利海底峡谷区的区域构造及成因,最后依据海底峡谷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将其成因分为3种类型:强侵蚀性、河流侵蚀型、构造作用及溯源侵蚀型。通过对峡谷成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为海底峡谷的分类提供新的思路,为海底峡谷区域的资源勘探、古气候与构造演化模式方面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73.
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而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通过对塔里木板块的岩浆作用特征和石炭纪—二叠纪沉积相的分析,笔者讨论了这一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板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的沉积作用所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巨量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874.
黄河口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GF/F玻璃滤膜对黄河入海口8个站位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态和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QP2010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枯水期海水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473.7~1 190.1 ng/L,1 681.8~6 014.4 ng/L,同国内外河口及海湾相比,黄河入海口水相中多环芳烃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枯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浓度.丰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枯水期水相中多环芳烃主要以溶解态和颗粒态形式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中均且以萘、2-甲基萘和1-甲基萘污染为主.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枯水期黄河入海口表层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高温燃烧源,丰水期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和高温燃烧源.  相似文献   
875.
曹建玲  贾晓东  李腊月  畅柳 《地震》2016,36(4):61-75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 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 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 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 km范围以外, 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 异常幅度集中在1~3 mm, 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 随着震级的降低, 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 对于5~6级左右地震, 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 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相似文献   
876.
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固结非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直立堤前海床地貌和深度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及相邻自由海床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研究发现:沿海床剖面不仅存在水平硬层,同时也存在竖直硬层,且竖直硬层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结合现场循环冲击荷载试验和直立堤前多孔介质海床数值模型,解释粉土海床非均匀性形成的机制:由于粉土体中细小无黏性颗粒在波浪作用下逐渐脱离土骨架,在土体中缓慢流动汇聚,在后期波浪改造累积作用下固结排水强度增大,形成强度不同的地带,导致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877.
为了试验3维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效果,采用8线10炮的束状观测系统在银川盆地进行浅层3维反射地震试验,得到了反映芦花台断层3维空间结构的数据体。精细处理和综合解释的结果显示,芦花台断层由2条相向倾斜的隐伏正断层组成,主断层倾向SE,次断层倾向NW,二者在平面上的距离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在深度780~800m次断层归并到主断层上。主断层的上断点埋深自北向南逐渐加深,在试验区的北部上断点埋深为25~30m,而在试验区的南部上断点埋深为35~40m。试验结果表明,3维地震资料具有数据量大、信息丰富、偏移归位准确和断层成像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地层、断层的3维空间展布形态,有利于复杂构造和断层的成像。  相似文献   
878.
通过对内蒙古甜水井—乌珠尔嘎顺—雅干三级成矿带中高石山铜金矿区初步勘查,新发现两个矿(化)带即南矿(化)带和东矿(化)带:南矿(化)带赋存在志留系安山岩中,矿种为金、铜,受破碎带、裂隙控制;东矿(化)带赋存在石炭系石英闪长岩与安山岩接触带中,为细脉浸染状隐伏铜矿带,其特点为深部有矿层增厚、品位增高趋势。结合现有资料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认为本区资源潜力较大,应加强深入的找矿研究,以期在铜、金矿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79.
红海湾底质硫化物的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的需要,对红海湾底质硫化物进行了研究。用碘量法分析的结果表明;红海湾底质中硫化物含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呈北部河口区〉虾池〉鱼温湾〉中部〉南部自然水域〉礁滩区的特点。虾池,鱼温的友化物含量清淤前分别为清淤后的8.4,3.6倍;湾南部硫化物含量春季明显高于夏季,蓁区域的两季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0.
二维Delaunay三角网局部更新:点插入与点删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二维Delaunay三角网的局部更新在地学分析、道路CAD、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点插入和点删除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该文针对原有逐点插入法和凸耳权值点删除算法存在的不足,利用动态包围三角形和特征三角形分别对其进行改进,在设计的具有拓扑关系Delaunay的三角网数据结构基础上,实现Delaunay三角网的快速局部更新,且使之满足Delaunay特性。最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