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红庆梁煤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方法对红庆梁煤矿3-1煤的地应力进行了实测,获得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法划分红庆梁井田Ⅰ—Ⅴ级断裂构造,应用“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进行应力区划分和巷道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红庆梁煤矿地应力场属于以水平压应力为主导的水平构造应力场,地应力场方向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小;井田范围内共划分4个应力区:低应力区、正常应力区、应力梯度区、高应力区,分别占井田面积的5.9%、55.7%、27.0%、11.4%;应力大小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致使处于应力梯度区和高应力区内的巷道变形严重。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分析和应力区的划分对红庆梁煤矿及类似条件矿井的采掘部署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作用。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42.
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信息的尺度不变特征匹配算法以实现彩色图像间的特征匹配 引入对光照变化具有一定鲁棒性的对角-偏移模型通过模型变换求出图像各位置的彩色不变量并以此作为输入图像再采用改进的harris算法提取图像的几何信息建立一种具有几何和颜色不变性的特征向量最后利用特征向量间的相关系数完成匹配 本文将该算法用于街景影像匹配中并对比与传统sift算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但能够得到分布均匀密集度高的匹配点且耗时少匹配精度高证明了对于街景影像匹配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浊积扇沉积构成单元主要包含内扇沟道,中扇沟道、朵叶主体,外扇朵叶、席状砂以及扇缘薄层席状砂等,各单元储层物性差异大,直接影响勘探开发部署,值得开展深入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20个已钻浊积扇的沉积构成单元储层特征分析,建立了浊积扇主要沉积构成单元的岩—电—震特征及识别标志,详细分析了其主要沉积构成单元的砂体规模、几何形态、厚度变化、粒度分布、储层非均质性等要素。结果表明,中扇沟道—朵叶结合部巨厚层块状砂岩、外扇朵叶厚层砂岩和席状砂岩储层内部均匀,物性较好;内扇沟道砂岩内部非均质严重,储层物性受到影响;扇缘薄层席状砂岩由于层薄、粒度细、高含泥及高含钙而致密。钻探证明多口探井因部署在内扇沟道上未获商业产能;新部署在中扇沟道—朵叶结合部巨厚层砂岩与外扇席状砂的探井均获得了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44.
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报系统包括区域大气模式、陆面过程模式、风沙模式(包括风蚀、输送和沉降模式)和地理信息系统。用该系统对2002年3月20日和4月7日2次沙尘天气进行了预报试验,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输出的主要沙尘天气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报系统对沙通量、尘通量和垂直积分质量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仍需改进陆面参数和沙尘气溶胶的初始值。 相似文献
45.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处于持续冲刷状态, 分析上游来水来沙与洞庭湖入汇顶托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 对掌握坝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荆江河段实测水沙及冲淤量资料, 建立河段累计冲淤量与河段上下游边界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重点分析顶托作用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荆江河段累计冲淤量与河段进口水流冲刷强度呈正相关, 与进出口水位落差呈负相关, 河段冲淤过程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建立进口水流冲刷强度、进出口水位落差与荆江河段累计冲淤量的函数关系, 能较好反映上下游边界条件对河段冲淤过程的影响(R2>0.92); ③ 2003-2020年荆江河段累计冲刷量为12.3亿m3, 在假设无洞庭湖入汇顶托的情况下比实测值增加0.67亿m3, 即入汇顶托能使荆江河段冲刷量减少约5%; 同期上、下荆江累计冲刷量分别为7.3亿和5.0亿m3, 入汇顶托能使冲刷量分别减少约1%和16%。洞庭湖入汇顶托会导致荆江河段的冲刷量减少, 对下荆江冲淤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6.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主要包括望香台及滑石板矿段,根据矿床、矿体特征及详尽的镜下观察,将矿石类型划分为氧化矿、硫化矿及混合矿。氧化矿主要包括孔雀石及蓝铜矿,多分布在望香台矿段中浅部,是辉铜矿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的结果,出露形式多以混合矿产出;硫化矿主要包括辉铜矿及黄铜矿,且独立组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类型,分别为望香台矿段、滑石板矿段的主要矿石矿物。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所含矿物种类、矿石结构构造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试,发现在硫化矿辉铜矿等矿物组合中,Cu品位越高,相应Ag品位越高,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在硫化矿黄铜矿矿体中,Ag含量与Cu品位无相应关系;混合矿(辉铜矿、孔雀石及蓝铜矿)中此类关系更加显著。此外,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单矿物矿石及混合矿矿石中含有硫砷铜银矿、深红银矿、雌黄及雄黄等伴生矿物,而黄铜矿中矿物种类较为单一。综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物组合类型认为,矿区中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组合类型为含银矿物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气层单砂体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地层反射波能量和频率衰减严重,地震资料品质不稳定,资料分辨率较低.近年来当地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对以往的炸药震源作业模式存有疑虑,制约了本区的地震勘探进程.针对这些难点,本文从基于AVO分析的观测系统设计、基于低频可控震源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基于提高资料信噪比的组合接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模型正演、反射系数能量变化相对陡度、实际资料定性与定量分析,设计了可控震源施工观测系统方案.利用驱动幅度-频率曲线设计了低频信号,针对地震采集压制谐波干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试验.通过检波器组合试验分析,在信噪比相对低的地区采用检波器组合接收方式,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采用可控震源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获得了高密度、宽方位、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企业资质和注册师注册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9.
高质量地图点要素标注及自动配置问题是地图制图中的难点之一。为了解决地图点要素标注中的重叠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局部优化功能实现防重叠冲突的地图点要素标注。该文首先通过地图点要素标注的位置分配问题,建立基于点要素的八位置候选模型。其次,针对地图点的防重叠冲突问题,提出地图点标注的重叠数量评价函数和重叠面积评价函数,记录每一次迭代过程中点要素标注的重叠个数和重叠面积,得到标注重叠质量得分,进而得到适应度评分。最后基于3种评分结果建立新的终止条件,将数次迭代后满足该条件的标注设置为最终的配置方案。实验采用随机模拟数据和福州大学城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和防重叠冲突的点标注配置与一般的标注配置相比,其重叠个数减少了89%。在迭代过程中最后一代相较于第一代的重叠面积减少了75%,标注的适应度提升54.5%。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出群体点标注的近似最优解,显著提升地图标注的美观性和位置平衡性,适用于网络地图和专题地图点要素的自动化标注和配置。 相似文献
50.
常规KD树索引对大规模点云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时,指针的存储往往耗费大量的内存空间。本文结合线性索引的编码思想,提出了一种线性KD树索引的构建和查找方法,存储点云时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通过自然数编码表示结点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线性KD树的构建和邻域查找方法。最后通过与开源最临近搜索库ANN库进行对比试验,证明本文的线性KD树索引可以明显减少点云组织时的内存消耗,并与基于指针的ANN库具有相近的临近查找效率。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