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32篇 |
地质学 | 96篇 |
海洋学 | 3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宁波地面沉降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铣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18(2):35-37,61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粘性土层释水压密,吸水回弹的微观效应角度,系统论述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小间距比比L/D=1.5工况下方形布置四圆柱在不同来流角角α(α=0°、15°、30°、45°)条件下的尾流流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来流角度条件下四圆柱瞬时和时均尾流流场特征,获得了瞬时和时均速度矢量、涡量等值线、流线拓扑及雷诺应力分布随来流角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来流角度对方形布置四圆柱尾流形态有显著影响。四圆柱瞬时尾流形态随来流角度增大可分为延伸体流动流态(α=0°)、尾流剪切层附着流态(α=15°、30°)及尾流剪切层共同脱落流态(α=45°)三种流态。当来流角度增大时,四圆柱下游断面平均流向速度分布由"W"形向"U"形转变,时均雷诺正应力及雷诺剪切应力等值线分布特征也会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3.
104.
2009年5、8、10和12月,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葫芦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到鱼卵44粒,仔稚鱼79尾,共鉴定出13个种,隶属于6目10科11属,其中有2种舌鳎类的鱼卵未能鉴定到种。优势种为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春季垂直拖网采集到5粒鱼卵、8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33.33%,平均密度分别为24.272和38.835ind/100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31粒鱼卵、47尾仔稚鱼和5粒鱼卵、24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0%、66.67%和20%、73.33%,平均密度分别为4.463、6.767ind/100m2和17.934、86.083ind/100m3;秋季和冬季都仅在水平拖网采到鱼卵,出现频率分别为10%和25%,密度分别为0.259和0.324ind/100m2。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暖水种、暖温种、冷温种间出现交替。春、秋、冬季鱼卵、仔稚鱼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较低,且各值均低于夏季,说明夏季种类结构相对其余3季稳定,多样性指数高、种类组成复杂、种间分布较均匀。本研究结果与该海域1998年同期(5、8月)调查结果在数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海洋环境腐蚀的特点,提出了海洋环境下结构力学性能方面应该研究的课题。为海洋腐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使用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文章主要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透射电镜等微区微分析技术研究GRV 022115球粒陨石的基础矿物学特征和冲击变质矿物学特征,探讨陨石冲击熔融脉的形成机制和界定其母体的冲击条件。陨石主岩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熔长石、铁镍金属和硫化物等矿物组成。根据主岩的硅酸盐矿物学特征,确定GRV 022115是风化程度较低(W1) 的L6型普通球粒陨石,与前期分类结果一致。根据熔融脉内含有大量林伍德石的现象,修正GRV 022115陨石的冲击级别为S6,比原定的S5高一个级别。GRV 022115球粒陨石中有多条冲击熔融脉,熔融脉由基质和主岩碎块包裹体两类岩相组组成。熔融脉基质的主要组成是微米级粒状镁铁榴石与纳米级的含铁方镁石,是在平衡冲击压力下结晶的产物。冲击熔融脉主岩碎块包裹体中的橄榄石、低钙辉石、长石碎块已部分或全部转为相对应的高压相。橄榄石相变为林伍德石;个别低钙辉石相变为钙钛矿结构布里奇曼石微晶的集合体;长石主要相变为熔长石与玲根石。几乎所有的主岩碎块都有高温熔融的圆滑边界。熔融脉内外同类矿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该差异性可以反映高温高压下混溶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影响。结合陨石冲击熔融脉形成机制和结晶模型,根据熔脉基质中镁铁榴石+方镁石矿物组合及静态高温高压实验相图,界定该陨石经受的冲击压力为23~27 GPa。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码头体系等效阻尼比,将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的滞回耗能定义为各桩塑性铰耗能和桩-土相互作用耗能之和,桩-土相互作用耗能根据p-y曲线和Masing准则定义的滞回环确定,码头结构的塑性铰总耗能为各桩塑性铰耗能的总和,按照正弦激励下一个振动循环内高桩码头体系与相应单自由度体系粘滞耗能相等的原则,推导得到了高桩码头体系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对两个高桩码头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表明,土体耗能对高桩码头体系阻尼贡献较大,根据码头各桩塑性铰出现顺序和转动情况计算码头的等效阻尼比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