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1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488篇
地质学   1779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41.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对比分析研究,识别出侏罗纪地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重塑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史。该区主要发育5类沉积相、8种沉积亚相,其中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水扇中亚相分别控制了碎屑流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此外,浊流砂岩储层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的影响,距离三角洲砂体朵叶越近,滑塌浊积体数量越多,面积也越大。总体上,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水扇中亚相和滑塌浊积体是研究区良好的储集相带,该类储集体由于埋藏较深加之被泥岩覆盖,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2.
贵州松桃高地特大型富锰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贵州铜仁松桃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内的高地富锰矿床,(332)+(333)类碳酸锰富锰矿石资源量达7 166. 84万吨,锰平均品位25. 75%,矿体平均厚度4. 52 m,富锰矿体赋存于总资源量达1. 61亿吨的高地超大型锰矿床之中,由一个单一的富锰矿体构成,是我国新发现的首个特大型富锰矿床,富锰矿资源量相当于我国富锰矿资源量总和的2倍。成因类型属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富锰矿产于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中心相区。高地富锰矿床地处独特的"新月形"南华纪早期李家湾-高地-道坨(Ⅳ级)地堑盆地中心,菱锰矿体中均出现以块状构造夹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富菱锰矿石。地表燕山期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但主要为上陡下缓犁式正断层,未触及高地深部隐伏巨型锰矿体,以致富锰矿体保存亦十分完整,易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3.
北山地区发育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但相应的研究工作一直薄弱,限制了找矿勘探进展。内蒙古额济纳旗沙坡泉地区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钻探工作发现,该区存在一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层层序关系表明,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之间,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派生构造控制了多金属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北东向网状断裂裂隙系统是最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该推覆构造的发现指示了沙坡泉地区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也启示在研究中应注意北山中南带中生代的逆冲推覆构造及相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前地学界普遍认为低角度断陷盆地是由低角度正断层拆离形成的,具有上拆离裂离和上拆离斜坡两种成因模式。介绍、评论了5种低角度正断层成因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恩平低角度断陷为例,通过三维地震解释以及平衡剖面恢复,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存低角度逆断层负反转成因模式。认为不同成因的盆地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低角度上拆离断陷盆地湖盆浅且无裂后沉积,低角度负反转断陷盆地湖盆深并且裂后沉积厚度大,前者往往不具备勘探价值,而后者的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5.
为了定量获取防洪保护区在多洪源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溃堤洪水风险信息,以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多洪源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和防洪保护区二维洪水演进模型,利用溃坝模型实现河道与保护区的耦联,并采用局部网格加密和相似建筑物模拟等方法处理保护区内道路等复杂边界的导阻水作用。利用所建模型模拟了长江、汉江和东荆河3种不同洪水来源, 在4种不同位置溃堤情况下汉南至白庙长江干堤防洪保护区的洪水淹没情景,采用基于淹没水深的损失率关系法对比分析了4种计算方案的淹没面积、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结果表明:模型构建合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好,复杂边界对洪水演进过程影响明显,不同洪源溃堤情形的风险信息差异较大;在计算条件下,以长江发生1954年型300年一遇洪水向新溃口情形下的淹没损失最严重,其淹没面积达3 790 km2,受灾人口为196.8万人,经济损失约802亿元。研究成果可为洪水风险管理与避洪转移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6.
在总结前人对龙门店银铅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选用CSAMT法进行深部矿致异常追索,在综合考虑近场效应及人工场源电磁信号强度的问题上,对CSAMT方法的收发距及频率设置进行了优选试验。应用结果表明,CSAMT法对深部银铅矿有较好地响应,与后期钻孔资料的吻合度较高,表明CSAMT法在本区寻找银铅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7.
利用1956~2012年长江和黄河源区内2个水文站点逐月流量数据,分析了近57a两江源区径流的长期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周期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径流量月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黄河源区则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近57a来,长江源区各季节及年平均径流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黄河源区表现为年平均、春季和秋季平均流量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表现为上升趋势的特征。长江源区1960年和1968年前后的突变点比较可靠,在1998年前后可能也存在一次突变;而对于黄河源区,则在1960年和1968年前后的突变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长江源区年径流量主要存在9~10a和准22a的变化周期,而黄河源区年径流主要存在4a、7~8a和准16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48.
冀东地区~3.8Ga TTG岩石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太古代及形成时代更古老的岩石十分稀少,任何新的发现都是对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文首次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3.8 Ga TTG岩石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样品J2012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J2013为侵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花岗闪长岩脉,也遭受变质变形.两者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3785±8 Ma和3773±6 Ma.尽管岩石的常量元素组成和形成时代类似,但稀土模式明显不同.样品J2012的TREE(稀土总量)和(La/Yb)n比值分别为139.2×10-6和8.44,组成特征与北美4.03 Ga Acasta片麻岩类似,岩浆作用发生在相对低压的条件下,岩浆作用过程中无石榴子石参与而有斜长石存在.样品J2013的TREE和(La/Yb)n比值分别为163.5×10-6和51.1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要求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石榴子石稳定和斜长石不稳定的高压条件下.研究表明,冀东地区在~3.8 Ga时TTG岩浆作用就显示出多样性,支持了古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陆壳基底广泛存在的认识.根据始太古代岩石类型和组成特征等综合对比,认为鞍本和冀东是华北克拉通2个不同的古陆核形成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9.
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稳定性差、遇水易发生崩解,工程上使用常规材料防渗加固注浆时效果较差。针对这一情况,依托湖南省郴州市莽山水库防渗加固灌浆项目,通过自主设计的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注浆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进行模拟注浆试验,实现了浆液在整个注浆过程中的扩散情况模拟,对不同注浆压力、不同位置点所取试样开展单轴抗压、抗剪强度及渗透率测试试验,对不同注浆压力下完整结石体取样观察,研究以全风化花岗岩颗粒为配方主体材料的高固相离析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的防渗加固效果及浆液扩散模式。结果表明:该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扩散过程中经历了渗透扩散、挤密压缩、劈裂扩展三个阶段,是一种复合注浆形式;以全风化花岗岩颗粒为主体的高固相离析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注浆中效果显著,随着注浆压力提升,单轴抗压强度显著提升为原土体的3.25~13.67倍,抗剪强度在不同法向压力情况下提升为原土体的1.63~2.69倍,渗透系数从10?4 cm/s下降至10?5 cm/s甚至10?6 cm/s。  相似文献   
150.
针对硫磺沟煤矿工作面常规施工单孔深度不足、有效孔段短、钻进施工效率低、钻孔孔径小等诸多问题,提出采用窄体式ZDY4000LD(C)型履带钻机、第二代随钻测量系统(YHD2-1000(A)型)等附属定向设备进行穿层定向长钻孔成孔技术,以提高钻孔成孔精度、钻孔深度,增大钻孔孔径等参数,减小煤层因受采动影响,导致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大的问题。现场试验施工了4个大直径穿层定向长钻孔,孔深300 m以上钻孔成孔率达到100%,孔深最深399 m,最大钻孔孔径193 mm,钻进总进尺1581 m,平均孔深395.25 m,钻孔抽采效率显著增加。其中3号钻孔最大抽采混合流量8.3 m3/min,最大抽采纯量1.6 m3/min,瓦斯抽采浓度51%,瓦斯抽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