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月球激光测距(LLR)代表了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是国际激光测距界奋斗的目标。本文回顾了月球激光测距的现状以及它所持有的技术难度,同时介绍了我们为增加月球激光测距回波光子数所提出的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法。特别介绍了在月球激光测距中利用月面反射器近旁的月面扩展源探测与计算大气倾斜量,进而对测月的激光束实施大气倾斜量实时改正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最后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的激光测距系统以及它的近期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2.
贵州中三叠世生物礁,早在六十年代中期,殷鸿福、杨遵仪就已提出线索。作者在六十年代初研究贵州三叠纪地层时,已对三叠系相变带的特征和规模,以及板庚碳酸盐岩体有了初步认识。七十年代初,作者又到花江进行调查,发现一套壮观的藻礁灰岩。 相似文献
133.
河流沉积砂体定量表征是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文章综合利用定量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定量地震沉积学和三维地震剖面识别方法,对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东营组古河道砂体厚度,河道(带)宽度,(满岸)河道水深等河流参数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研究表明,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北部苏桥、中部文安和南部长丰镇三个物源输入口,河流呈NEE-SWW向分散于文安斜坡带,其中河道带宽度(w)为1.04~2.61 km,平均宽度(wcb)为1.71 km;主河道宽度(W)为15.2~179.6 m,平均宽度(Wc)为84.4 m;主河道沉积水深(D)为1.34~5.21 m,平均水深(Dc)为3.29 m;主河道满岸水深(Dmax)为2.35~9.15 m,平均满岸水深(Dmaxa)为5.77 m;主河道沉积厚度(H)为2.15~8.32 m,平均厚度(Hc)为5.25 m,河道长度(L)为18.5~28.2 km,平均河道带长度(Lcb)为25.1 km,流向(A)为40°~65°。确定文安斜坡东营组发育辫状河沉积,斜坡东侧中外带为主要的砂岩卸载区,河流以垂向挖掘性河流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道砂岩平面呈“条—带”状。文安斜坡西侧内带以侧向迁移河流为主,下蚀作用为辅,河道砂岩呈“席—带”状。东营组河道砂岩具有“下生上储”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岩性、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4.
华南的广西运动被认为是发生在早古生代的陆内造山作用,然而触发陆内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仍然不清.广西运动形成了泥盆系与下伏岩石之间广泛的不整合面以及分布在局部地区的下古生界内部的多个不整合面.广西运动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和古生物响应时间在460~380 Ma,时间上对应于奥陶系和泥盆系之间的多个不整合,而分布在华南南缘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面(郁南运动)仅与少量的530~480 Ma之间的变质事件相当,但是却同步于广泛分布在东冈瓦纳北缘的造山事件.华南南部寒武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上下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早古生代华南与印度北缘相连,而三亚地块在寒武纪是澳大利亚西缘的一部分,直到奥陶纪才与华南拼合,同步于冈瓦纳最终的聚合.郁南运动之后,华夏板块处于冈瓦纳内部,来自冈瓦纳东缘造山作用的应力向大陆内部传播,在具有弱流变学性质的南华盆地聚集,导致盆地构造反转,触发了广西运动.早古生代的华南经历了从板缘碰撞(郁南运动)到陆内造山(广西运动)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5.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 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平均热导率为1.79 W/(m·K),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上部地层中增大的速率大于下部。热导率随地层年龄增大而增大。松辽盆地北部R ran主要在0.8%~1.6%,齐家古龙凹陷R ran最大。埋藏史-热史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地层在明水组末期达到最大古地温,然后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古地温场平面分布显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在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古地温达到120℃以上,显著高于现今地温场。青山口组从沉积后进入盆地热沉降发育阶段,随着古埋深的增加,古地温逐渐增至最大。此时较高的古地温条件能够促进页岩油气的成熟。明水组末期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抬升冷却事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降低幅度较小的地区形成了地热温度条件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根据成矿物质来源,矿床与地层构造、沉积建造、火山活动、盆地发展史等关系,把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铀矿按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成岩矿床,沉积改造矿床,后成(热水)矿床。各类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详见表1。本文结合相应实例着重讨论前二种成因类型的成矿条件及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7.
作为全媒体理念下的新媒介,遥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展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在分析国内外遥感和新闻结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新闻学这一交叉学科方向,阐述了遥感与新闻结合后,遥感新闻具有突破视觉时空限制与频谱限制、多尺度揭示规律和保证新闻客观性方面的优势。遥感新闻学的科学问题是研究遥感数据对新闻主题可实现、创建遥感新闻的叙事机制和镜头画面语言体系;遥感新闻学的技术问题是构建新闻任务驱动的遥感链式服务模式、保证遥感数据质量以及提升遥感新闻主题表现力等。结合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在遥感新闻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发现了高效影像获取、便捷直观取证、时序影像提取、镜头语言创新是当下遥感新闻传播中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古代居民遗骸的研究来探寻人群形成、适应、迁徙、融合历史是生物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甘青地区地处我国西北,位于新疆与中原之间,是人群迁徙与交流的关键地区。以往研究发现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居民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如具有偏狭的中颅型、高颅结合狭颅、中等偏狭的面宽、高而狭的面型、中等的面部扁平度、中眶型、狭鼻型和正颌型。一些学者就来自周边地区人群迁徙或基因交流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的影响做过探讨。由于迄今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掌握的数据资料有限,学术界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内部的变异情况、时代变化及其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差异程度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甘青地区人群的形成过程以及与东、西方人群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通过对243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学和古环境学资料,对该地区古代居民颅面部形态特征的总体表现特点、时代变化、内部变异及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1)从整体颅面部特征上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介于典型西方人群与中原人群之间,但与中原人群更为接近;2)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特征呈现一定的时代变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颅型趋向圆颅和阔颅化、面型趋狭、鼻型趋狭、眶型趋高;齿槽部的突颌水平变小;3)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程度介于新疆与中原人群之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呈减小趋势;4)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部分颅面部测量特征呈现出与西方人群接近的趋势。基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气候环境、生业方式以及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共同造成了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形态特征的变化,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以受到中原人群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39.
在鲱鱼油中分别加入抗氧化剂δ-维生素 E,迷迭香及其混合物 ( KEMIN- Europe,含有 δ-维生素 E和迷迭香 )。在氧化诱导器 ( Metrohm Rancimat,80℃ )中测定每一抗氧化剂的诱导时间 ,结果表明 ,迷迭香比 δ-维生素 E稳定鱼油的性能好。混合天然的抗氧化剂较单一天然抗氧化剂效率要高 ,迷迭香和δ-维生素 E彼此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成矿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开展了热液成矿期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方解石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测量,对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矿床具有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点,成矿流体总体上盐度很低,多数都集中于0.53~1.57wt%NaCl.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为H2O、CO2和CH4.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与容矿围岩具有继承性,流体中Cu、Ni、Co、Mo、Zn、Pb、V、Sb和Li等的含量较高,可能说明了Cu、Zn、Co、Ni、Bi和Ba等元素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更容易进入流体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中∑REE为13825×10-12~149935×10-12,LREE/HREE为2.63~50.83,δEu为0.70~0.91,表现为Eu的弱亏损.成矿流体的REE配分型式与火山岩具有相同的Eu亏损和右倾配分曲线,表明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可能继承了早期火山岩的REE特征;但成矿流体的LREE/HREE值比火山岩大,前者的REE配分曲线比后者更加右陡倾斜.这可能与后期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引起的成矿流体物质组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