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篇 |
大气科学 | 92篇 |
地球物理 | 55篇 |
地质学 | 258篇 |
海洋学 | 65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83.
如何使钻探设备尤其是钻塔轻便化、通用化、安拆运快速化,是加快勘探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所在单位在总结使用过的木制两脚塔、三角塔、四角直塔等的经验基础上,研制出组合式两角铁塔,通过各种条件的生产试验,特别是在高山、丘陵地区施工,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在勘探区施 相似文献
84.
85.
Evolution of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during particulate pollution events in Shanghai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set of micro pulse lidar(MPL)systems operating at 532 nm was used for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of aerosols in Shanghai in 2011.Three typical particulate pollution events(e.g.,haze)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 of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PBL)during these pollution episodes.The aerosol vertical extinction coefficient(VEC)at any given measured altitude was prominently larger during haze periods than that before or after the associated event.Aerosols originating from various source regions exerted forcing to some extent on aerosol loading and vertical layering,leading to different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s.Aerosol VECs were always maximized near the surface owing to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local pollutant emissions.Several peaks in aerosol VECs were found at altitudes above 1 km during the dust-and bioburning-influenced haze events.Aerosol VEC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during the local-polluted haze event,with a single maximum in the surface atmosphere.PM2.5 increased slowly while PBL and visibility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haze events;subsequently,PM2.5 accumulated and was exacerbated until serious pollution burst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eroso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mpact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L and pollutant loading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86.
混合岩化作用的地质成因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混合岩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机理的不同认识,至今在地质学和岩石学中仍是一个争论问题。作者强调混合岩化的发生、发展与地质环境之间的联系,应是成因研究的主要方面,不应有所忽视。据此,特混合岩化作用分为两类不同的地质成因类型:一种是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另一种为局部性混合岩化作用。作者从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时间、空间、成岩地质环境、与围岩关系、产状等方面将二种成因类型加以对比、区分,供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7.
近50余年来南海西沙海域冬季风强度的变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南海西沙永兴岛海洋观察站1958~1997年12~2月实测的北东向冬季风风速的平均值作为冬季风强度指数 (WMI),与南海北缘滨珊瑚的相应年月份的实测δ18O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WMI (m/s) = - 4.913- 2.138δ18O (‰),r = 0.83, n = 40。在计算(后报) 所得的1944~1997年代际变化序列中,WMI在40~60年代呈下降趋势,70年代略有上升,而80~90年代又呈下降趋势。在年际变化序列中,WMI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WMI = 79.67-0.0377 Year, r = 0.68, n = 54。由斜率看出,WMI每10年平均下降约0.4 m/s。用Daniell功率谱法分析,近54年来WMI的变化存在2.5~7年的周期,与季风的QBO周期为2~2.4年,以及ENSO活动的3~8年周期密切相关。WMI连续下降的趋势是与全球持续变暖相映,南海海域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受到了全球变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88.
89.
90.
在位场数据解释中,分析整个异常剖面(与用选定特征点、拐点或斜率-长度解释法不同)有许多优点.Johnson(1969)描述的解释磁异常的最小二乘法证明Ma rquardt(1963)提出的快速收敛法能使理论异常与实测异常很快最佳拟合.据此原理研究出一种算法,于1970年发表,做为计算程序Magmod的主要部分.这种程序是为使理论异常与实测异常拟合、以便估计引起异常的实际磁性体的深度、大小、产状和磁化强度.以迭代方式调整简单模型的几何参数和磁化强度,使拟合最优化.因为位场反演问题的解本来就不是唯一的,所以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