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特殊技术设计局Sibgatulin于2013年5月7日11时55分,将天然电磁脉冲异常信息及分析意见通报给文章第一作者曾佐勋,指出在武汉的东、西两个方向上,具有发生MS 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2013年5月7日22时20分,山东平原县职业中专宋松将其与宋科夫根据震兆日晕结合“七式、六形还原测震法”做出的地震预测意见通报了曾佐勋。意见中指出,2013年5月7-20日左右(甚至会在7天内),在新疆、青海、与西藏交界附近,将发生MS 5.5~6.2的地震。在Sibgatulin和宋松等人的预测基础上,利用卫星热红外排气点观测法,曾佐勋于2013年5月8日0时54分,向宋松、王杰、潘黎黎发出预测意见。预测10日内有可能在西藏的排气点(31.5°N,89.0°E)发生MS 6.0级左右地震,并于5月8日8时34分,向3人补充了另一排气点(31°N,86°E)的观测情况。2013年5月15日18:54:30,西藏那曲尼玛县(31.6°N,86.5°E)发生MS 5.2级中强震,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落入宋松和曾佐勋的预测窗口;震中落入曾佐勋根据第二个排气点给出的预测范围;震级基本上落入Sibgatulin、宋松、宋科夫以及曾佐勋的预测范围。尼玛地震临震预测成功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次两国三方合作的范例,也进一步验证了“地震预测需要多方法的综合分析”的认识。对该地区地壳结构剖面和活动断裂研究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来多-措迈北北西向右行走滑正断层;地震能量的积聚和存储与中地壳高导低速层关系密切;西藏地区断层活动受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伸的现今构造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512.
2013年6月2日22时23分,重庆万州吴达兵给曾佐勋发送了四川绵阳网友“光耀vision”于2013年6月1日19时38分拍摄的云图。通过吴达兵本人创建的“云地映对”法,初步识别出该云图对应龙门山地区。6月3日11时44分的电子邮件中,曾佐勋提出请吴达兵根据云地映对法“标注几个地名”,“帮助标出索状云汇聚中心点的经纬度,怀疑是震中位置”,并提出似乎北面还有一个汇聚中心。当日15时17分,吴达兵给曾佐勋发来了标注地名和索状云汇聚中心经纬度(31.27°N,103.90°E)的云图。虽然北面的汇聚中心没有标注经纬度,但是地名很具体。2013年6月3日17时16分,曾佐勋在答谢吴达兵地名标注和汇聚中心经纬度标注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预测意见:利用绵阳网友拍摄云图和吴达兵云地映对标注,结合6月3日沿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长条状)地球排气观测及卫星重力资料分析,预测震中应该在北川县陈家坝乡(31°N,104°E),震级应该在MS 5.5±0.5,发震时间估计2个月内。曾佐勋的这一短期预测,显然重点考虑了北面汇聚中心。这是因为云图区北面索状云汇聚中心对应区的卫星重力异常梯度更加明显。2013年7月8日7时39分,在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接处靠近都江堰市一侧发生了MS 4.1级地震,震中位置是31.3°N,103.6°E。与云图中南面汇聚中心相当一致。与曾佐勋预测的北面汇聚中心(31°N,104°E)相距仅50.6 km。发震时间落入2个月预测值时间窗口。预测震级略高于实际地震的震级,误差0.9级。综合地震预测三要素与实际发生的都江堰地震三要素的对比分析,都江堰(MS 4.1)地震是一次利用云地映对、地球排气与卫星重力异常相结合的成功短期预测。值得注意的是,云团中的两组索状云形成两个汇聚中心。其中一个汇聚中心已经发震,另一个汇聚中心可能孕育着下一个中、强地震。本文初步认为,弧形索状云是由于局部地面超低频震荡导致水蒸气和尘埃形成波纹。综合构造背景、卫星重力异常和该区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都江堰(MS 4.1)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北川-映秀断裂,与汶川MS 8.0地震发震断层相同,为逆冲兼右行走滑性质。都江堰地震是汶川(MS 8.0)地震的余震,二者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松潘甘孜地块向东推覆到四川盆地之上,引起北川-映秀断裂逆冲兼右行走滑活动,造成中地壳密度突变的差异流变区积累能量突然释放。  相似文献   
513.
页岩本身既是生油层又是储层。本文对美国几个著名页岩气产区的页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页岩岩性特征(岩性、矿物组成、化石种类含量、碳含量)、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外此类研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内勘探页岩气的现状,希望能在今后中国勘探页岩气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14.
利用COSMIC资料对17个台风热力结构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OSMIC是2006年4月建立的利用掩星技术探测大气要素的人造卫星星座观测系统.利用COSMIC提供的大量海洋上空的高垂直分辨率的气象探测资料,对台风的各热力要素进行合成分析,达到进一步认识台风区域内热力结构特征的目的.收集和处理了2006-2007年的西北太平洋17个台风期间在台风区域内的掩星点的探测资料,按台风的...  相似文献   
515.
针对当前输电网设计中数据处理自动化及共享程度较低,对野外数据采集不能及时录入,整体设计工作模式落后等问题,结合输电网设计业务分析研究了电网移动三维智能设计技术,提出了满足电网设计业务需求的移动智能终端功能特性。明确了移动终端在电网设计中的四大应用即:输电网设计基础数据采集、智能选线及线路验证、二三维一体化数据展现及成果输出、电网建设集成管理。通过将移动智能终端与三维智能设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为整个输电网设计业务提供了更加智能、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516.
简要介绍了基于CAD平台进行测量软件二次开发的新方法,总结了利用VS2005开发工具中的C#语言开发测量软件技术要点,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并给出了简单的绘图实例。该软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17.
模糊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特点和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模糊集合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模糊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特点,给出了模糊关系的形式化描述,对由于模糊关系将传统关系的范围由二值逻辑论扩展到模糊集合论而引起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对模糊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18.
严明  贺少帅  汪承义  文强  何建军 《测绘科学》2016,41(9):16-19,190
针对光行差几何定位误差研究的不足,该文从光行差原理出发,推导出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光行差几何定位偏差计算公式,仿真光行差至少产生17m的几何定位偏差;然后在卫星遥感图像严密几何定位处理中,使用给出的视向量光行偏差角校正模型,实时校正严密几何定位模型中存在的光行差位置偏差,并给出校正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卫星遥感图像的几何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19.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 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 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 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 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自吸运移过程, 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是否能够自发地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 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研究认为, 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 导致多种与喉道配位颗粒的亲油-亲水关系, 当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运移的发生与否及程度取决于亲油喉道在空间上的连通程度, 后者与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相当。仅有当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足够多, 且组成的亲油喉道能够相互接触形成连续亲油通道时, 油才能够通过自吸运移进入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5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