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云南省景谷县位于昌都-兰坪-思茅地块思茅(海陆交互相)拗陷盆地,属于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三江(造山带)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2].  相似文献   
2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以红车(红山嘴、车排子)、克白(克拉玛依、百口泉)和乌夏(乌尔河、夏子街)为代表的边缘断裂系统,是影响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和控制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属性及形成机制是地球科学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并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物理砂箱实验模拟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乌夏、克白断裂带主要由一条西倾的主断裂控制,两侧断裂不对称分布,为不对称状花状断裂。红车断裂带主要由2条主断裂控制,呈雁列状分布,整体表现为近似对称的花状构造。通过物理模拟正演,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石炭世—晚三叠世演化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残余洋盆俯冲阶段和右旋走滑阶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圈闭发育,可能是逆冲断裂和褶皱形成的断鼻、断块和排列背斜,这些伴生构造圈闭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3.
理解增暖背景下海洋环境的演化过程是海洋学和气候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地质时期,地球经历了多次增暖时段(包括早全新世),这为认识海洋环境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早全新世全球气候经历了快速增暖,并伴随着冰原融化和海平面快速上升,对包括白令海在内的高纬边缘海的沉积过程和海洋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白令海发育宽阔的大陆架,毗邻北美大陆,接受来自育空河、阿纳德尔河和库斯科维姆河物质的供给。目前我们对白令海如何响应早全新世气候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对位于白令海北部陆坡LV63-19-3岩心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组份进行了高分辨率调查,结合沉积年龄模型,研究了早中全新世(距今11.7~5.5 ka)白令海北部陆坡陆源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11.5~11 ka,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速率高达392.9 cm/ka,在距今约9.7 ka以后降至17.2 cm/ka。在距今11~10.7 ka,发现一层厚约40 cm的暗色纹层状沉积层。在高沉积速率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较细,距今9 ka以来平均粒径逐渐增大。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陆源碎屑沉积物母岩性质以长英质沉积物为主,并存在少量火山碎屑源贡献。白令海北部陆坡高沉积速率事件对应于冰原融水脉冲(MWP)-1B事件(距今11.4~11.1 ka),并导致白令海陆坡硅质生产力勃发。在距今11~10.7 ka研究区春夏季海冰覆盖增加抑制表层水体氧供给,夏、秋季持续冰川融水和高表层生产力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层化和海洋内部消耗,共同促进了纹层状沉积层的形成。距今9 ka以来白令海季节性海冰活动增强,但是陆源碎屑物质质量累积速率则逐渐减小,表明随着海平面上升,供给到研究区的陆源物质减少。我们认为早全新世白令海北部陆坡沉积环境快速变化是海平面、冰融水脉冲事件和季节性海冰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受高纬日射量、北美大陆冰原融化和全球气候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海山俯冲对地表浅层构造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沿增生边缘俯冲的海山与粗糙海底地形相互作用,可以赋予上覆地层独特特征:(1)海山之上发育大偏移逆冲断层,断层发育规模大、变形强、形态复杂甚至卷曲,逆冲脊在海山垂直上方,代表变形最强烈区域. (2)海山俯冲导致楔形体形状更加复杂以及不规则化,海山显著阻碍楔形体横向扩展. 通过设定不同俯冲角度进行对比试验,证明了含海山俯冲角度35°楔形体与马里亚纳型俯冲带俯冲角度大,俯冲板块与上覆板块脱离,大洋沉积物大量被削减并向下俯冲,形成窄的增生楔相似;俯冲角度25°楔形体几何形状增生楔宽度更宽,高度低,坡角略低于含海山俯冲角度35°形成的增生楔,这与智利型俯冲带俯冲角度小,俯冲板块和上覆板块耦合紧密,不利于大洋沉积物的俯冲消减,可形成宽阔的增生楔相对应. (3)海山俯冲会导致地表高速带出现以及有助于深部俯冲的沉积物向上搬运到浅部. 由此产生的断裂有助于增强跨板块边界耦合程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表明需要重新评估海山与地壳表层的相互作用,这对在增生边缘中评估海山俯冲危害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李鑫叶  豆海锋 《第四纪研究》2023,43(5):1471-1482

西头遗址(35°02'15.56″N,108°12'59.68″E)位于陕西省旬邑县,是目前泾河流域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遗址。其中商周时期文化层中出土了一批鹿角料、半成品角镞、成品角镞,它们之间具有关联的制作工序为复原和研究西头遗址角镞的加工流程及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研究采用形态分类、动物种属鉴定、痕迹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对西头遗址出土的鹿角料、半成品角镞、成品角镞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西头遗址出土鹿角料16件,其中5件可以确认为梅花鹿(Cervus nippon),其余11件仅能够鉴定为梅花鹿或马鹿(Cervus nippon/Cervus elaphus)。西头遗址出土的鹿角料表面均有锯切痕迹,主要分布在鹿角的主枝、眉枝、角基的截断面;出土半成品角镞1件,由鹿角制成,其表面有打磨痕迹、条痕,主要分布在铤部;出土67件成品角镞,其中66件角镞由鹿角制成,1件因风化严重,材质无法辨识。成品角镞中有58件表面存在锯切痕迹、打磨痕迹、刻划痕迹、条痕。西头遗址角镞的加工流程可分为六道工序:原料采备→截断角料→截取角条→制作粗坯→打磨成型→精细加工;此外,结合西头遗址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对西头遗址角镞的制作工艺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古代社会动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西头遗址鹿角料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采集自然脱落的鹿角和人为获取非自然脱落的鹿角两种方式,梅花鹿作为西头遗址角镞制作的主要来源,很可能在当地被猎杀并将鹿角与头部分离从而获取鹿角资源。鹿角料的截断方式为从多个方向环绕一周进行锯切,且保持中间部分未被锯断,随后将鹿角料两端分别放置在垫物及地面上,再用重物进行敲击,直至断开。以往研究认为铤部的加工痕迹是刀削痕迹,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打磨也可以产生相同的痕迹。该研究对于揭示古人制作角镞的完整加工流程及不同环节的制作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认识商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的制骨活动积累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7.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任务,实现对河南省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河南省平原、盆地及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在河南省监测区共布设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485个,省级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387个。监测区控制面积10.86万平方千米,主要监测层位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承压第Ⅰ含水层组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Ⅱ含水层组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承压第Ⅲ含水层组地下水(超深层地下水)、岩溶水、裂隙水,项目工程的建设完成,基本上完善了河南省地下水监测专业站点,提升了对全省区域地下水、国家重大工程沿线及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的监控能力,确保了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地下水动态信息,从而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根据监测成果将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划分为6个埋深分区,埋深区间在1.41~52.68m,平均埋深11.93m。划出降落漏斗两处,划分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11种,主要为HCO3·Cl-Ca型;水质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Ⅳ类和Ⅴ类水为主。  相似文献   
28.
同位素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矿区各类水体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研究,阐述了地表水与矿井各开采水平及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矿井上覆白垩系砾岩含水层与73003#突水点的联系.研究表明: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及其他开采水平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砾岩水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相似.根据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及混合计算发现,突水点的水是白垩系地下水与第四系地下水的混合,且自垩系砾岩水占67%,占主导作用;矿井突水通道为活化的F1断层.  相似文献   
29.
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在扬子地台东南缘,形成于四堡期。镁铁质-超镁铁侵入岩Cu、Ni、Co矿化普遍,SiO2含量为41.86%~49.35%,MgO含量17.01%~27.3%,M/F比值为1.56~2.84,Na2O+K2O含量0.06%~1.17%,TiO2含量0.41%~0.54%,铜镍矿石和镁铁质侵入岩的同位素δ34S值-0.502‰~24.90‰,稀土总量45.05×10-6~84.07×10-6,ΣLREE/ΣHREE为1.00~1.93,LaN/YbN为1.19~5.74,δEu值为0.54~1.14,与国内岩浆硫化物铜镍矿床在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主要成矿规律一致,具有良好的铜镍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0.
豆松  刘继顺  郭远生  严健 《地球学报》2013,34(S1):87-94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隐伏矿床, 位于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部, 属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斑岩-热液成矿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该成矿体系中的新类型矿床。它是在充分研究区内基本地质条件, 对比北衙矿区的成矿特点, 认为在北衙向斜构造的轴部应该存在构造薄弱地带, 能够为万硐山正长斑岩成矿体系中的成矿流体运移提供通道和赋存空间, 同时结合良好的Pb-Au-Ag-Zn-Cu-As-Sb组合异常显示的观点指导下, 通过钻探验证而发现的铅多金属隐伏矿床。矿体沿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与下三叠统腊美组砂泥岩层间及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内层间破碎带产出; 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矿和混合矿, 部分为硫化矿, 其主金属元素为铅, 伴生有金、银、铁、锌等多种有用组分;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该矿床的矿物学特征、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提出了开发利用该矿床应加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