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研究目的】通过查明理塘地区拉扎嘎山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花岗闪长岩形成的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为研究甘孜—理塘洋盆俯冲增生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俯冲增生楔内花岗闪长岩,系统开展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花岗闪长岩含有大量的角闪石、黑云母等铁镁矿物,局部见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和围岩捕掳体。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07.2±1.5) Ma),岩石属I型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类,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配分模式,具有Eu的负异常,是典型的火山弧型花岗岩。【结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四川理塘地区拉扎嘎山花岗闪长岩与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致使中咱地块东缘增生楔不断扩大密切相关,是增生楔杂岩熔融成不同类型岩浆混合的产物。创新点:四川理塘地区拉扎嘎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具典型的火山弧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致使增生楔杂岩熔融,为甘孜—理塘洋俯冲增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秦蒙  严松涛  文浪  谭昌海  段阳海 《地质通报》2019,38(10):1615-1625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义敦岛弧属甘孜-理塘弧盆系范畴,位于甘孜-理塘缝合带西侧。对义敦岛弧勇杰岩体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为甘孜-理塘洋盆晚三叠世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义敦勇杰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质细晶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4.2±1.4Ma和206.2±1.8Ma,整体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的特征,负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亏损的特征,显示勇杰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明显具俯冲型花岗岩的特征,而花岗质细晶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总体反映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从俯冲至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属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严松涛  秦蒙  谭昌海  刘陇强 《地质学报》2019,93(9):2197-2208
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为研究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理塘地区交阔隆洼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样品中SiO2含量为88. 19%~94. 57%,Al2O3含量为1. 60%~5. 33%,TiO2含量为0. 05%~0. 19%,(Ce/Ce*)SN值为0. 63~1. 77,(La/Yb)SN值为0. 35~1. 11,总体上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V/Y等微量元素含量则与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交阔隆洼硅质岩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应为大陆裂谷盆地。通过古生物化石鉴定,从硅质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晚古生代牙形石和放射虫化石,表明中晚泥盆世中咱地块已逐步裂离扬子陆块,并在其西缘形成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4.
理塘地区擦岗隆洼岩组硅质岩的w(SiO2)为81.27%~92.71%,Si/Al比值为11.69~37.22,表明硅质岩的泥质成分相对较多,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多介于22.61×10-6~41.67×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硅质岩的w(V)为10.718×10-6~38.14×10-6,Ti/V比值为10.5~89.0,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相应值相近。对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理塘洋盆于早三叠世就已经进入到洋壳俯冲消减、岛弧发育的活动陆缘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摸清中国资源家底、认清资源变化规律、管好国土用途,解决现有自然资源内涵不一、分类上存在差异、在数据获取上不统一、资源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导致的资源在空间管理上交叉重叠等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有关资源观测监测指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结果】(1)明确了观测监测体系下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状态或未被加工的状态下通过生产能够产生价值的资源,可将其分为气候资源、地表覆盖资源及地下水资源3类开展研究;(2)总结得到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与监测的对象、内容及观测方法;(3)分析自然资源观测监测在资源间及资源与环境间、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修复上的具体作用。【结论】文章最后指出自然资源观测监测是研究资源间、资源与环境间作用,资源资产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创新点:(1)明确了自然资源的定义,解决自然资源在部门管理上、分类上以及数据获取上不统一的问题;(2)分析自然资源观测与监测的内容和指标,结合系统调查、观测实验、预测模拟、监测评价“四位一体”的探测技术,有效掌握自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资产管理,研究资源间、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国土规划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