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90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制作四川盆地主汛期降水预报对相似方法作了改进,首先是根据四川盆地主汛期降水的前3个特征向量分别寻找有物理基础的前期信号作为预报因子,然后充分考虑各因子对总降水量贡献大小定义因子场的相似,确定相似年,最后引入“集成”的思想,由5个相似年的降水场得到预测年降水的定量客观预测。最后引入“集成”的思想,由5个相似年的降水场得到预测年降水的定量客观预报。1981 ̄1994共14年的预报结果准确率高于当前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用一维分层模式理论分析了地面降雨、尖端放电、对流运动以及云外电导率变化对雷暴电结构的影响。分析指出,云内对流强度明显地影响着雷暴电结构,强烈的地面降雨和尖端放电可使地面电场强度显著减小,甚至极性翻转。闪电和云顶附近的下沉气流是维持雷暴向上提供充电电流的重要条件。在雷暴中,对流起电机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3.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总被引:44,自引:29,他引:44  
简要介绍了对流风暴的分类、对流风暴的强弱和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强对流风暴预警水平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4.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 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 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 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 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 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 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 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 但移速缓慢, 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 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 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 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 ℃等温线之下 (≥0 ℃) 或其附近, 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 ℃等温线之下, 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 20:00 (北京时) 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相似文献   
115.
谭月香 《气象》1987,13(12):27-27
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合作下,我国第一台SSP-1型数据收集平台(见封底),已于1987年5月9日在内蒙朱日和气象站安装完毕。并于当日格林威治时08~(12),将首次观测数据发向日本GMS静止气象卫星。通过GTS线路迅速传至北京气象中心,收到的报文齐全、记录准确。整个试用考验工  相似文献   
116.
当前贵州省多数县(市)的影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均采用premiere制作播放节目单,然而在premiere中制作预报,更新预报的气温数据和天气现象图标这两个最主要的步骤都很慢。文章介绍一款文本批量替换软件,可提高制作速度。  相似文献   
117.
Using the composite field observational data collected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seasonal features of dense fog and visibility, fog drop spectrum and physical concept of fog forming have been analyzed. The occurring frequency of low visibility(≤200 m) is very high with a mean of 24.7%, a maximum of 41.8% from the end of autumn to winter and next spring. The fog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in spring and winter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complicate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the local terrain,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weather system. The fog processes are arisen from advection or windward slope, which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radiation fog. Cooling condensation due to the air lifted by the local mount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g formation. Windward slope of the mountain is favorable to the fog formation. Dense fog can occur at lower altitudes in the windward slope of mountain, resulting in the lower visibility. The fog is mainly of small-drop spectrum with smaller number-density than that of urban fog, and its drop spectrum has descending trend in the section of smaller diameter.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g water content and visibility is the best among several relationships of micro-variables. In addition to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fog body itself, the motion of irregular climbing and crossing over hillside while the fog body is being transported by the wind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fluctuation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fog water content.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共用接地技术等综合防雷技术实践经验,对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9.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20.
针对土壤墒情观测编发报及应用中常遇到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